#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让“鸡冠”上的绿宝石更加闪亮———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前秘书长韩群力

2019-04-09
1410

       “如果说世界遗产是自然和文化保护领域的明珠,那么生物圈保护区应该各领风骚,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着它独特的光彩。”

  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汗马保护区,但对于大兴安岭的自然和生态系统韩群力并不陌生,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多年,不仅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资深专家,在退休后还致力于灾害风险方面的综合性研究,曾来到大兴安岭地区开展冻土方面的研究。      说起大兴安岭林区,韩群力感受很深,“大兴安岭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国家生态建设中有着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北方有这么广袤、美丽的地方,这里的景色让同我一起来的外国同事们感到很震撼,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草原都非常有魅力。然而,这样宏大、丰富的自然美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很多人并不了解。”
  多年与人与生物圈工作打交道,让韩群力意识到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加强传播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韩群力说:“保护区的工作也许是琐碎、艰苦甚至是枯燥的,但是成千上万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却对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全国各地有一大批生物圈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远离城市,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为了保护自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为守护住国家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做出很大贡献,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常常‘做的多说的少’,在公众传媒上关注度并不够,这些保护区的动人故事没有被大众熟知。此次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新华网、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传播力培训班非常有意义,通过对保护区人员的系统培训,让保护区勇于‘发声’,把中国的保护故事讲给世界听,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了解我们的国家虽然人口众多但也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这些都应当成为国家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的发展动力。 对于如何提升生物圈保护区的传播力,韩群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今,国内关于生态保护方面的报道大多千人一面,广大受众与保护单位提供的大量科学事实‘链接’起来比较困难。如何实现媒体的有效传播?就是需要让大家明白科学事实背后的含义和价值。比如,我们为什么要花大量精力保护一片湿地?它重要意义是什么?这背后是谁在工作,是怎么保护,付出了什么?实际上,各个自然保护区虽然职责和使命相同,不同地区保护工作的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把各个保护区独特的风采和价值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把保护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说清楚,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完成新闻报道从事实向故事的转化,从呆板的宣传介绍变成主动的交流互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方式,将保护工作从单纯的科学解释变成人们共同的探索。”
  韩群力说:“像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它的独特性,汗马有着独有的鄂温克文化,这个文化元素在中国的保护区中是非常独有的,鄂温克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很好的亮点,应该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将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机的结合,探索更好的方式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充分发挥亮点的作用。与此同时,汗马应在之前与多家科研单位建立密切合作的基础上,更多吸引国内一流专家、科学家来到汗马,推进科研工作的提质和深化。汗马拥有着黄芪、蘑菇、木耳等有特色、原生的、在最好环境下生长的林下资源,大兴安岭林区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明确市场定位,做好林下资源的开发与转化。在此基础上,汗马还应与其他生物圈保护区建立一个良性、可持续的互动,成为生物圈保护区的样板,充分发挥生物圈保护区的宣传教育示范功能,相信今后大家会越来越多地听到汗马的故事,让汗马这颗祖国‘鸡冠’上的绿宝石熠熠生辉。”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