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来自绰源林业局的报道之一
■ 本网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凌鹤闻 李桂芝 杨威 踏着春天的脚步,林区迈入春季森林防火期,绰源林业局也开启了生态保护的新征程。
走进绰源林业局防火办,记者看到调度室的大屏幕上一只只“森林眼”正在凝神瞭望,调度室工作人员于棋通过电脑熟练切换着各个“森林眼”不同角度的监控画面,于棋对记者说:“防火视频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有火情早发现、准确报警、精准定位等特点,对森林防火的监测与预警发挥着重要作用,防火办通过严密监测,目前没有发现火情预警。”
进入春季以来,面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绰源林业局投入资金为扑火队员更新了防火头套和防火服,为扑火一线队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防护,同时将老式灭火机更新为全新的背负式灭火机,对原有通信设备进行了全面维修保养,为所有远山卡站、检查站、管护站、靠前驻防兵站新配备40余部对讲机,进一步完善了防扑火装备。
防火办主任张峻涛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增强扑火战斗力,防火办将改制单位16名职工充实到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将新分配的6名转业军人调入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针对偏远地区重点火险区,防火办在去年狼峰靠前驻防点的基础上增设两个靠前驻防点,派队员分赴翠岭分指红旗支线和青岭分指远征水库靠前驻防,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快速处置。
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绰源林业局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与现有各项防火措施协调配合,为林业局生态功能区构建起全覆盖、一体化、智能化的远程防火网。
4月中旬的绰源雪花纷飞,对于绰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管护站的管护员王建荣、吕长军来说,安全弦丝毫不能松懈。
走进管护站,站内墙壁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保管护站文明服务承诺”等内容十分醒目,桌上的登记簿详细记录着出入山人员车辆的防火证号、身份证号、防火器具携带、有无携带违禁工具等情况,王建荣认真地说:“现在正处于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管护员不仅承担着日常的管护任务,也同时肩负着护林防火以及资源、防火宣传等任务,一丝一毫的放松都可能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和同伴要站好每一班岗,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实际上,近年来,绰源林业局创新管护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2015年绰源林业局成立天保管护中心后,由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层层落实管护责任,根据不同区域、季节实行分级分层布控的管护模式,并定期举办管护人员岗前培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管护队伍思想建设。
如今,无论是管护中心还是各管护站,文明执岗、文明管护、文明巡护蔚然成风。
今年,林业局继续推进“智慧”管护步伐,将16套森林防火视频远程监控设备与天保管护中心进行联网,利用“森林眼”进行高山瞭望,与此同时,林区首家4G电信基站在林业局启用,让绰源林区实现了电信4G无线信号的全覆盖。
天保管护中心主任柴林琦告诉记者,现在,中心工作人员只需在电脑和大屏幕前对“森林眼”覆盖范围内的各林班进行全天候监控,通过手机就可以与各管护站进行实时沟通,掌握管护区域情况,严防外来人员非法进入绰源林区,防止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绰源生态功能区内共有湿地面积24470.71公顷,主要有河流湿地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两大类型,现已审批规划为湿地公园面积5284.13公顷,全部属淡水湿地。
春回大地,冰雪初融,美丽的绰尔河源头水流潺潺。4月13日,绰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的监测人员正在这里对水源进行采样检测。
管理处主任张伟告诉记者,绰尔河源头地处绰源林业局湿地生态功能区内,通过湿地水质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湿地内水质变化动态,为水资源管理和绰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近几年,通过开展保护湿地宣传等措施,人们对湿地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绰尔河源头的水质比以前更好了,通过今天的检测,绰尔河源头水质为一级,是优质水源,可以直接饮用。
据了解,目前监测人员已对观鸟屋、裸露山体修复、河道清淤、恢复重建区种草等建设恢复工程进行了定点、调查、采样,为湿地公园的保护、修复和监测工作打基础。下一步,湿地公园管理处将继续开展湿地监测保护、湿地恢复、湿地科研宣教,加大对全局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力度,充分发挥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扩大国家湿地公园保护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