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回首林区天保工程20年的光辉历程,从木材生产工人转变为防火瞭望员,倾情守护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林,这让今年47岁的刘畅很是欣慰和自豪。
刘畅是乌尔旗汉林业局兴安里林场的职工,他从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兴安里林场主伐工队的检尺员兼装车工、捆木工,担任兴安里林场的防火瞭望员已有3年了。
2015年4月,林区全面停伐后,刘畅再一次服从单位的安排,成为了兴安里林场古里亚山上的一名瞭望员。刘畅工作的瞭望塔位于古里亚山——乌尔旗汉林业局生态功能区的最高峰,海拔1406米。在春、秋两季防火期,每月至少20天时间,刘畅和队友要进行全天防火瞭望。每次他从局址坐汽车来到距离古里亚山4公里处,就背着沉甸甸的食品和水,穿过车辆无法通行的杂草、灌木丛、密林,步行到达古里亚山脚下。再走3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瞭望塔旁边的住所。这里没水没电,手机没信号,生活是艰苦的。但刘畅从来没喊过苦和累。
每天早上七点多,刘畅就登上了20米高的瞭望塔塔顶。早上山顶温度很低,他必须穿上棉裤和军大衣御寒。他和队友在塔顶瞭望每一个半小时轮换一次,晚上天黑了才下班,一天要上下瞭望塔好几次。在塔上瞭望时,他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方圆20公里的区域,用对讲机随时与林业局防火办保持通话联系。寒风怒吼,冻得他牙齿直打颤,他咬牙克服,他深知,作为瞭望员,爱林护绿的责任重大。
最苦恼的是吃水困难。由于古里亚山上没有水源,吃水需要到山下寻找小河或者沟塘。山坡陡峻,下山需要走一个小时,见到飘着草沫儿的桃花水或者有些发黄的沟塘水,刘畅高兴地用大塑料桶装满,背着这20多斤重的水桶返回山上,需要走两个小时,一次取水最多只能维持两个人两天的饮用水。所以,刘畅用水非常节约,洗脸都不舍得用盆倒水,而是用一点儿水把毛巾沾湿了擦擦脸。最高兴的是下雨的时候,刘畅和队友就拿出所有的盆盆罐罐接雨水,然后像宝贝似的存放起来,除了饮用之外,还可以用来洗脸、刷碗。
在瞭望点,刘畅和队友常年吃的蔬菜是耐贮存的圆葱、大头菜、土豆,主食是自己蒸的馒头、焖的米饭。住的是铁皮包苯板的工棚,里面有铁皮炉子,冷天就用捡来的枯枝、风倒木引火取暖,平时这炉子还可以生火做饭。风大的时候,为了防火就只能啃冷馒头。夏天,由于工棚四面都是窗户,采光虽好,却晒得受不了,刘畅就到工棚外面去吃饭。放眼四望,草木葱茏、山花烂漫,松脂和泥土的清香伴随着微风阵阵袭来,听着阵阵悦耳的鸟鸣,感觉和大自然无比亲近,虽然需要提防草爬子、蚊子、瞎蒙等虫子的叮咬,但是,刘畅感觉心情美美的,因为他在守林护绿,是光荣而自豪的。(冯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