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用行动守卫这片林海

朱高华
2018-06-11
1695


阿龙山林业局第二批远征汗马扑火纪实



          6月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雷击森林火灾。
          6月2日16时50分,笔者跟随阿龙山林业局第二批80人的远征扑火队员在林业局森防指副局长陶志民的带领下,乘着3辆防火运兵车经过4小时32分钟的颠簸赶到临时开辟的2号机降点,两台装甲运兵车早已等候在那里。
         从山下的2号机降点到火场的直线距离约9公里,天黑林密,完全没有路,按照前线总指挥的要求,第二批扑火队员分三组乘座装甲运兵车在向导的指引下奔赴火场。陡坡、厚厚的腐殖层、遍地的倒木和横生的偃松,使上山的行程变得异常艰难。次日上午9时45分,艰难前行了近13个小时的装甲运兵车到达了火场边缘。 队员们跳下车背起背包,拿起扑火工具沿火场边缘的隔离带继续向东南方向行进,准备与库都尔森警队伍汇合。11时15分,终于抵达东南火线的指定位置。当时正值中午,火场气温达到了28摄氏度,不远处的火场浓烟四起,虽然这里不是主火场,但火场内烟点较多,空气中夹杂着浓浓的草皮味。陶志民在经过认真勘察后,命令队员们将扑火背包放在河套一处岸边后便带领70名扑火队员奔向2公里以外的火场开始清理火点和烟点。
        扑火队员们用风力灭火机扑打火点,整体推进,队员们迅速跟进清理、看守火场。暮色中,扑火队伍一步步艰难地向前推进。
         天色渐暗,劳累了一天的队员们将火场上的烟点全部处理完毕后返回河套边,找到安全适宜的地方用塑料布搭起简易的帐篷宿营。
        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夜间最低气温只有7℃,河套边的气温更是降至5℃,阵阵凉风吹来,让本已脚下湿透的队员们更感觉凉风刺骨。
         刚刚吃过晚饭,队员们有的已经钻进了帐蓬休息,有的还围坐在火堆放旁烤着鞋和袜子。21时,代队的陶志民通知大家明早三点开始再次清理火线,要实现火场“三无”。
        寒夜里,前方不时传来的吱吱呀呀的油锯声和对讲机的呼叫声,一线的扑火队员们正连夜追打着火头。
         凌晨2点45分,各排负责后勤的队员们便早早的起床为队员们准备早餐。他们正用木架吊起的一个铁桶烧水,想为大家煮桶方便面,让每名队员都热热身子。机关一排排长田勇和指导员曾勇在对清理工作进行简单的安排之后,顾不上吃饭,只简单的喝了几口汤便匆匆的带着扑火队员向清理现场赶去。在行进途中,曾勇告诉笔者,打火时,每人只携带了3天的给养,因为一直在扑火和行进之中,队员们最缺的就是水,现在有水了,但却没有时间去吃,有的只能在途中干嚼方便面来充饥,虽然辛苦,但大家却丝毫没有懈怠,他们正在用最扑实的行动来捍卫身边的绿色家园。
         3日清晨6时左右,“铃铃铃…”当队员们刚刚吃完早饭收拾东西准备转战火场的时候,一排排长田勇的手机突然响起,“麻烦你,帮我找一下张锦龙,我是他妈妈,有急事找他……”此时,张锦龙正在收拾背包,当他接过电话后,只是简单的回了几句“嗯”“啊”之后便挂断了电话接着收拾,旁边离他最近的刘帅隐约听到了他们谈话的内容便问到,“家里出什么事了?”“噢,我爸出了点意外,住进了医院。”张锦龙淡定的说到,“那你跟领导请个假下山吧!”“这火还没有灭,怎么好请这个假呀?”在陶志民的再三要求下,他才坐上拉运给养的车下山去照顾父亲。
         迟红军是一个有着10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已有13年,因这次走的急,忘记了带注射药物,上山两天来,未怎么进食,随时都会出现异常情况,但他仍在坚持着,当领队得知情况后,及时送他下山进行休养。
        6月6日10时,火场传来捷报,汗马保护区火场已实现全线合围,外线明火全部扑灭,扑火战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几天来,扑火队员们爬陡坡、穿荆棘,不畏转场,奋勇攻坚的辛勤付出,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这片林海!(梅金成)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