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开栏语
6月1日、2日,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部原始林区奇乾林业局阿巴河林场相继发生森林火灾,在数千重兵集结扑救、围追堵截之下,6月6日,汗马火场实现了全线合围,整个火灾扑救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这次火灾扑救中,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挺身而出,逆火而行,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为绿色而战。他们的经历震撼人心,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本报今日开设“火场故事”专栏,真实回顾在这次森林火灾灭火作战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 本网见习记者 米何妙子 通讯员 田颖 “快看看,那边有一个东西在动,是什么?”
“看着像是飞龙!”
在“6·2”北部原始林区阿巴河雷击火实现全面合围之后,阿龙山林业局的扑火队员们在火烧迹地清理火场时,发现了一只“惊吓过度”的飞龙……
“我们在清理火场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只飞龙飞了过来。火烧迹地黑压压的一片,只有少量斑块似的绿色,它飞过来的时候就落在绿地上,神情异常紧张,我们赶紧跑上去将它抱入怀中。”阿龙山林业局扑火队员王辉说。
正当大家对于它的“身世”和如何救助它而你一言我一言地讨论时,细心的马立新看出了端倪。“你们看,这只飞龙肚皮上的毛都没有了,我小时候看到过母鸡在孵小鸡的时候,肚皮上的毛就会掉光,这是一只飞龙妈妈,估计它的孩子就在附近,咱们快帮它找找孩子。”
就这样,阿龙山营林科科长马立新带着几名扑火队员对方圆100米的火烧迹地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却未见飞龙蛋或是小飞龙。或许它的孩子已经被大火吞噬了。大火过后,飞龙妈妈是回来找孩子的,但是,火场温度高,再加上浓烟滚滚,一时惊慌失措的飞龙妈妈才飞到扑火队员的身边,寻求帮助。它的头不住地往扑火队员的怀中扎,神情慌张,就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
这时,马立新说:“这块儿也没有食物和水源,它会饿死的。它已经失去孩子了,我们不能让它失去生命。咱们走出火烧迹地把它放生吧!它属于绿色的森林,不属于黑漆漆的火烧迹地。”
王辉小心翼翼地抱着飞龙妈妈,不时地抚摸着它的羽毛,待到他们走了200多米之后,看到了绿色的丛林才把它放生。
“我们当时身心很疲惫,但是突然看到火烧迹地有活着的生灵,队员们的眼睛都亮了,它带给了我们守护绿色的信心和期盼火烧迹地恢复如初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绿色森林中的珍贵野生动物,让森林恢复生态功能。”马立新说。
小小的生命得到了再生,飞龙妈妈回到了绿色的怀抱中,火烧迹地也将会迎来绿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