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走进朱春杰的楼房,干净的地砖、雪白的墙壁、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家电映入眼帘。“我在2009年参加了林业局的棚改工程,住进了这套75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楼房,跟以前比起来,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春杰高兴地说。
朱春杰是根河林业局森调大队的普通职工,1978年出生于根河局乌力库玛林场。由于林区在开发建设初期坚持“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指导思想,职工居住条件普遍很差,大部分居住在低矮破旧、潮湿的“板夹泥”房屋里。小时候朱春杰和家人一同居住在板夹泥房子里,下雨天漏水、寒冬里透风,修缮房屋成为一家人每年的“常规工作”。
“说起改革开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房屋的不断变化。我小时候,每年父亲都要和几个朋友互相帮忙,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就怕房顶漏水和冬天透风,日子别提多难熬了。”朱春杰感慨地说。
直到1994年,朱春杰一家搬迁到山下居住,但仍居住在板夹泥房里,只是离城区近了。
2001年,朱春杰结婚成家,与爱人商量后,自费购买了一处砖房。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随着孩子的出生,朱春杰想,自己受过的苦不能在孩子身上延续。2004年,他购买了一处集中供暖的砖房,看到在温热的地板上玩耍的孩子,朱春杰和爱人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实际上在1998年,随着国家开始实施天保工程,根河林业局就将约安里、开拉气、下央格气、乌力库玛、上央格气、角刀木林场的住户进行生态移居。这是一项以改善山上职工群众生活条件为根本目的,以减少森林资源隐性消耗,减轻林场周边防火压力为根本原则的惠民工程。在生态移居工作中,有许多像朱春杰一样的林场职工受惠受利,改善了居住条件,生态移居工程也成为改善林区人居住水平的着力点。
2009年,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部署,林区筹备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根河林业局针对职工住房难、住房条件差的状况,把棚户区改造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
朱春杰也享受到针对林业职工的优惠政策,住进了75平米的新楼房。“真是想都没敢想,我们这么快就可以搬进宽敞、温暖的楼房里居住。现在儿子有自己的卧室,客人来了也有宽敞的客厅可以坐了。”朱春杰说,这套棚改楼房是他以林业局职工身份申报的,经过林业局的严格审核后,公开抓阄后得到的。“抓完后一看是三楼,家人和周围的朋友都为我高兴。”朱春杰笑着说。
按照“建住宅精品,打造林区优质示范工程”的要求,2008年至2009年,根河林业局共打造1656套新建单元房,命名为惠泽馨苑小区;2013年,打造兴安小区,安置林业局职工群众193户;2014年至2016年,打造美林家园小区,共37栋住宅楼2292户,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感。
“我觉得居住环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家几乎经历了林区的所有住房环境,现在我家包括周围朋友都住进了楼房,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受益良多。”朱春杰坚定地说道。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