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大兴安岭,冰雪渐融,气温开始逐步回升,伴着徐徐的春风,内蒙古大兴安岭大杨树林区进入了“春季森林防火”季节。
森林防火瞭望员是林区特有的工作岗位,他们要在大山深处忍受孤独与寂寞,看护万顷林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大杨树林业局欧肯河瞭望塔就是大兴安岭林区众多瞭望塔中的一个,它建在海拔500余米陡峭的山顶,塔高24米,用以监视预报森林火情。李雪根和包秀生就是这瞭望塔的主人,他们在欧肯河瞭望台一干就是六年多。每年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他们都需要住在山上,监测天气情况和森林防火情况,每到3月,他们都会如约来到塔上,一呆就是180多天。今年春季气温回升快,天旱无雪,2月末他说就来到了塔上,在长达六个多月的时间都要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密林中,开始防火瞭望生活。
学习则是他们的一大乐趣,李雪根说:“身为一名党员,我要时刻要求自己,虽然我们人在山中,但是思想不能落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党章、党的理论,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抄写学习笔记,认真填写瞭望记录。”包秀生也主动承担起了"大厨"的责任,他说:“山里环境特殊,没有电,就是吃顿白菜都感觉特别香。”
春秋两季防火期气温温差大,早晚冰冷刺骨中午又酷热难耐,为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火情隐患,必须长期坚持晚睡早起,和太阳一起上班下班。瞭望塔都建在山高水远、林深草盛的地方,饮水更是是个大问题,每周都要沿着崎岖、泥泞的山路,用四轮车到江边去拉水,来回二十多华里,需要3、4个小时。如果要赶上下雨天那时间会更长,甚至有可能车子陷里出不来,所以饮用水都珍贵到要计算着喝,必须按照计划分配用水。洗澡、洗衣服在这里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用包秀生的话说水比盐还要珍贵。
在工作期间,与各种“小动物”亲密接触也无法避免,蚊虫叮咬是习以为常的,但山中的“草爬子”更要注意防范。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非常可怕,如果被叮咬后处理不及时,很容易患上森林脑炎等多种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李雪根说每年林业局都会提前安排职工接种森林脑炎疫苗,让我们心里都有了底。
多年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下,李雪根和包秀生每天都要登上24米高的钢塔上瞭望。在防火紧要期每天早上5点到晚上20点,几乎每半个小时一次,要是赶上连续干旱或
大风天气,他们甚至还要在塔上待上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瞭望,决不漏过任何疑点。有时风大,空中铁塔摇晃的更加厉害,更不用说还要在塔上待的时间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每天坚持瞭望、报岗、瞭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数万次的瞭望,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生态功能区内有一丝异常情况,他们都能及时发现,准确定位,将信息迅速上报给防火指挥部。二人坚守的瞭望台也成了欧肯河这片森林真正的“千眼睛”。
作为一名瞭望员,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舍小家、保大家,六年多严看死守、认真瞭望、及时报告、做好记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了这片林海,保护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包秀生说:“我们都在林区出生、在林区长大,从小与森林为伴,对林区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便在很多人眼里瞭望员就是艰苦、孤独的代名词,他们却因热爱这份工作早已习惯了苦中作乐。他说:“我们就是干这行的,没有什么累与不累的,苦与不苦的,每当看到远处林海茂密成长,心里就格外的畅快。”这是多么朴实、让人感动的话语。
李雪根和包秀生都只是千万名瞭望员中的一名,他们用信念和行动诠释着林业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纯朴的他们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只为了心中那抹翠绿,为了美丽的大兴安,他们日夜与山林为伴,与鸟兽为邻,把火热的青春热血全部献给了大森林,献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抹绿色。(霍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