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名叫于军民,中共党员,曾在部队服役4年,自1989年在内蒙古绰尔森林公安局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已有30余年。他在刑警队当过侦查员、副队长、大队长,直到在经侦大队当大队长,始终坚守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一线。他说:“从部队到警营,不变的是无论白天黑夜,一声“到”,一生“到”。
老于在刑警队侦破过很多刑事案件,积累了丰富的侦查经验。有一年在塔尔气镇辖区连续发生入宾馆盗窃案件,当时在林区办案条件设备不乐观的情况下,他凭借执着钻研的精神破了该案件。1990年的一天某宾馆报警称:“宾馆丢失名贵烟、食品和钱物总价达2万余元”,接警后,作为刑侦队副队长的老于迅速带两名民警到达宾馆,勘察现场,案件还处于侦查阶段时,又接到同一个宾馆报警,称宾馆工作人员衣物被盗,公安局成立专案组讨论分析,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同一个人再次盗窃同一个宾馆,留下足迹,除非是小孩或者是智力不足人员?但老于认为是同一人单独两次作案,不可能是小孩。由于那时的鉴定技术不太先进,其他方面没有任何破绽,只能对鞋印进行足迹确认。那时小镇还没有水泥路,都是土路,被盗窃宾馆的入室窗户前面都是土路,来往的人们走过的鞋印密密麻麻,但老于仔细观察,从众多鞋印中发现踪迹可循的鞋印,仔细研究鞋印特征、大小、花纹,深浅……在大街上,鉴别来来回回过往人员的鞋印。小镇虽小,但每天不计其数的人来来往往,确定目标实属“大海捞针”,但就在某一天因这鞋印,老于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因此老于荣获个人三等功。
老于在刑侦工作多年,一直闪烁着着优秀的侦查员和技术员的光芒。1998年9月25日,老于与往常一样值班,突然有人报警称:“发生命案了,镇中学某副校长被杀”,老于迅速带几名民警出警到达事发地点现场勘验,询问案件相关人员,但一无所获,但老于仍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侦查。一天,老于的妻子,在家里招待客人吃饭,客人无意的一句话点醒老于的思绪。客人说到:“那天校长办公室装修时王某某帮他表兄去干活了……副校长那么年轻有为的人,怎么就命不长呢?”,她们在惋惜被杀校长同时,老于的思绪早已“飘”到王某某的身上去了,因为王某某正是老于之前办案时,经常碰到的教育警示之人。老于连夜赶到局里,请示领导,召集案件调查相关人员,进行研讨,立即组织警力调查王某。发现王某做火车跑了,随后公安局搜集足够证据对王某进行地毯式搜查,联系当地多方力量,终于在塔尔气站发往海拉尔站的火车上当场截获抓捕了王某。
连夜询问王某,嫌疑人交代了滔天罪行犯罪事实,还提到了同伙。案件经过是这样的:一天晚上小镇中学校长办公室翻修,雇了两个装修工干活,没想到两个人看到校长办公室的保险箱起疑心,半夜爬窗户盗窃,这时正上方二楼的副校长正在办公,突然听到楼下有动静,以为校长在办公室,下楼推开门一看,两个人正在盗窃,突然看见有人进来,慌乱中俩人把副校长绑起来封住口,殴打至昏迷,被金钱迷惑了双眼的两人,盗窃完后,怕泄露了身份,直接杀人灭口后逃窜。他们约定在博克图火车站汇合,同伙等两天没等到王某又返回小镇,因为盗窃的钱财一万余元都在王某身上,同伙身上没钱自然就走不远了。藏在亲戚的家中,亲戚的家人看到公安局通缉令后,秘密报警,连夜抓获同伙,至此案件告破。
在刑侦办理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三十年如一日的刑警生涯练就了老于嫉恶如仇的性格,也培养了他对待工作无私忘我,不查个水落石出不松劲,不抓到犯罪分子誓不罢休的精神。小镇人民回归安宁和谐,民警老于长舒了一口气,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
老于常年生活在林区,在勘查森林火灾火因工作中,率先垂范,带领工作小组圆满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火因调查任务。小镇地处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有丰富多样性的动植物,每当防火季节,民警们马不停蹄的进行防火应急预案和宣传,还是阻挡不住火警发生,2018年4月,绰尔林业局古营河施业区发生火情,老于立即带领火因调查组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火因调查工作。山上杂草丛生,民警徒步翻山越岭20余公里赶往火灾现场,冒着随时被倒树砸伤的危险踏进森林火灾现场找着火点,在高度危险和艰辛的环境下每一个点、每一个线、每一个面的查找,成功查清火因。
他没有不朽的丰功伟绩,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三十余年的从警生涯,他始终扎根于基层一线,矢志不渝地献身于公安事业,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守护者这片绿色林海。
□陈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