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第一次侦破案件

刘雪婷
2019-11-29
1515
       与其他刑事案件相比,盗窃案件具有发案率高、侦破率低、群众反响大的特点,办案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对此也比较挠头,因此,每一名警察对第一次的侦破盗窃案件经历都会记忆犹深。
  一般民警初次参与侦办盗窃案件都是跟着师傅学和做,但我的初次却有些与众不同。
  那年,我走出校门成为了森林公安战线的一名新警,刚参加工作就接了一个“大活”———独立承担一个林场的警务工作。在所长师傅无微不至地关怀下过了半年,工作刚有些经验,这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林场防火检查站内的 G85型油锯配件曲轴不翼而飞。要说此案的案值只有几十元钱,但在只有五、六十户居民的林场却掀起轩然大波。平时谁家出门十天半月里外门都不会上一道锁,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形容这里的治安绝不夸张。案件虽小,影响极大,而且林场防火检查站既是林场防火办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也是居民出入山乘坐林业局通勤大客车的唯一候车点儿,往来人员较多。有那么一段时间,像“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曲轴竟然悄然失踪,此贼身手不凡啊!”“这个案件就是大城市警察来了都没用,就凭咱们派出所的警察还能破案?”“以后得把东西看好喽!”这样的话语不时传入我耳中。
  看完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的现场,听着百姓毫无信任感的议论,我顿觉压力很大,对能否破案给林场群众一个满意交代,我也不敢保证。随即我向派出所打电话报告,所长指示我可以先行了解情况,但一个人不可以进行实质性办案。当晚我找到所有在场的人了解情况,初步确定了曲轴丢失时间,判定在某工队当人力装车工的四个外来人员嫌疑最大。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运材车载着四名装车工循例来到林场调度室报号,我便拦下他们了解情况,我和第一个人谈了五分钟,对答如流,但得到一个讯息———四个人中的小杨曾当过油锯手。于是我找小杨谈话,他大约二十岁,中等个头偏瘦、长得挺清秀,开始几句话回答的挺自然,承认他到过防火办,还看到过装曲轴的盒子,但是没看见曲轴怎么丢的。我问他是否会使油锯,他说:“会使,但使不太好。”“撒谎!当过油锯手还能使不好油锯?”我吓道。“你当过油锯手吗?”我问。“啊,去年冬天在工队干了好像两个月。”小杨回答。观察到他的眼神和言语表达上都有些不太自然,结合我正在看的犯罪心理学内容,凭直觉我初步断定曲轴的事和他有关,为了不打草惊蛇,谈话匆匆结束后,我就让他们进山装车去了。
  十时左右,所长一行三人搭载一辆运材车赶到,我汇报了案情和自己的初步判断,所长认同了我将嫌疑锁定在四名装车工身上的观点,判定小杨确实有作案嫌疑,但未必就是小杨作的案,他认为有的年轻人见到警察表现不正常也是常事,办案可以主观推断,但不可以主观臆断先入为主。
  随后,所长他们到山里101工队作业点去找人,我留在林场守候。他们到作业点时正巧有一辆车装了一半,三人便在旁边等候并观察。其中一个叫李某的人从警察来后就很不自然,一边装车还一边唱,于是三人暂时将李某列为重点嫌疑对象。所长他们把装车工接了回来,部署分工,由他们三个人负责询问和讯问,把李某放到最后重点讯问,我则负责单独看守李某。所长看出来我是带着疑问执行命令,便单独找我讲了他们把李某列为重点嫌疑人的认定情况,然后询问我的意见。我没看到李某装车时的表现,脑里想的全是小杨的事,所以仍旧坚持认为是小杨作的案。所长没有驳斥我,看了我一眼说:“好吧,在案件没有最后侦破前什么都有可能,你有自己的观点也是对的。”就这样我开始执行了首次看守嫌疑人的任务。
  能不能从李某那里套出案件线索呢?我模仿起电视上老警察常用的方法,让他有一种我已经知道了他不是作案人的感觉。然后扔给他几张报纸和两本杂志,自己也捧起一本杂志看,但我用余光在观察他,李某可能没有看书的习惯,胡乱翻了几页就站起来往窗外看,想和我搭讪,我却摆出爱理不理的样子,他一下就心烦了,正中我的下怀。后来,他便嚷着要上厕所,我跟着他,他说:“不用跟着我,我不跑!”我一语双关地说,“跟着你是我的职责,再说你跑啥?这事跟你有多大关系?”他答:“就是。”说话挺坦荡。
  回到楼上,他开始主动找我聊天,我一边随意地递了一支烟,一边给他倒了一杯水,借口出去打点水。
  下了楼,我敲开警务室的门,小杨正在接受询问。我把所长叫出来,他可能以为我是初次参与办案没有耐心,关上门就和我说:“别着急,已经放走两个人了,第三个人我们也已经快问完了,马上就讯问李某。”我一听就着急了:“我在楼上仔细观察李某了,感觉不是他干的,应该是小杨。”“你有线索了?”所长很惊喜。我汇报了与李某谈话的情况,所长让我与李某谈,让他产生我们已经知道了是谁偷曲轴的错觉,要循序渐进,然后把盗窃的人直接确定。
  回到楼上,我极力摆出老警察镇定自若的样子,心里却很忐忑,生怕哪句话说的不对,完不成领导交付的任务。“这回别着急了,用不了多长时间了。”我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话,没等李某做任何反应,就若无其事地和他聊起人力装车中的一些趣闻来。谈话中,我突然冒出一句,“现在的小孩还真不能小看,啥事都敢干!”“可不是!”看来他已经认定我们破案了。我又进一步试探说,“小杨这小孩挺好,也就是一时糊涂!”“那他没啥事吧?”李某问。
  我说:“没啥大事,也就是拘留几天、罚点款教育教育。”“少罚点吧,也别拘留了,小杨挺苦的,父母都没了,自己年纪不大就出来干活,还供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上学,你们可得照顾照顾啊!”“嗬,还有这种情况,可是生活再不容易也不能违法呀?”至此,案件终于冲破僵局,锁定了违法嫌疑人。而后小杨的心理防线很快就被攻破,我们成功找到了赃物。
  案件破获了,对林场的老百姓终于有了交代,林场领导为派出所庆功,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老百姓的肯定,我为自己身为一名森林警察感到自豪骄傲。
  后来,所长因为我在案件侦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多次表扬我,但随着警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办案中单凭直觉和主观臆断侦破案件弊病很大,所以每次办案我都提醒自己。
       □徐晓东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