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艰难追逃

刘雪婷
2019-12-19
1246
       有过异地追捕逃犯经历的警察都知道,执行这种任务劳心费力,而且食宿不定、无眠无休,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了解了三位老民警在七十年代时跨省抓逃犯的经历后,我由衷佩服他们。
  那是一九七七年的三月末,克一河林业局一林场发生了一起强奸幼女案件,此案引起百姓极大愤慨,克一河林业公安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就在事情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时,已被重点怀疑的对象朱某闻讯而逃,不知去向。
  一时间案件陷入僵局,林场的百姓对此案议论纷纷。而朱某的亲属李某某是该林场粮店主任,他四处打探消息,向朱某通风报信,并且四处造谣,捏造事实,还扬言要打击报复,威胁受害人家属撤案,给受害人以及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影响极坏。为坚决扼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公安局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犯罪分子抓捕归案。经过缜密侦查,专案组得知朱某的落脚点可能在黑龙江省嫩江县的王屯,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农村,公安局秘密成立三人抓捕小组,分别是组长刑警大队长赵克振,刑警大队侦查员张贺友、组员索图罕派出所民警王玉坤。
  抓捕小组成员乘了10个多小时的火车于早上9点多抵达嫩江县,简单吃口饭后又乘坐公共汽车到了公社,当时路况不好,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就行驶了近两个小时。他们到公社找人一问离王屯还有五十多公里的山路,没有通勤车,路远难行而且要翻三道山梁,村里的人们上公社都是开四轮拖拉机、赶马车或者步行。虽说是阳春三月却乍暖还寒,路面白天化、夜晚冻,十分泥泞,赵队长决定先找公社领导帮助找车,如果没有车就步行。公社的负责人告诉他们不能单独派车,但第二天有往王屯方向去的大轮拖拉机,能搭乘二十多里路。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三个民警坐上了大轮拖拉机拖车,一阵颠簸,车轮一过水坑时泥点子就像机枪子弹似的向他们一顿“扫射”,没多久三个人脸上、身上全是泥。行驶了十多公里后,三人下了车开始步行,累了就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口背壶里的凉水,饿了就啃几口凉馒头,路很泥泞,有的地方泥里还夹杂着锋利如刀的冰碴子,赵队长和王玉坤的皮鞋都被割坏了。后面的路,他们没有遇到车,一直走了近40公里,晚上8点才走到王屯。
  到了村里,三个人马上找到村里的民兵连长和治保主任,请他们帮助摸排情况。晚上10时许,经过详细调查,他们了解到村东头王某某家几天前来了一个年轻男人,外貌特征与犯罪分子朱某极为相似,现一个人住在王某某家的厢房里,抓捕组同志们立即兴奋起来。来到王某某家时已半夜,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和一名民兵守在朱某居住的房子前后门,防止犯罪分子逃跑,赵队长和其他两个人迅速冲进屋内,手电光照之处,炕上盖被沉睡的人正是犯罪分子朱某,大家一拥而上,当惊醒的朱某听到是克一河林业公安局民警时便放弃了挣扎,很快被控制起来戴上了手铐。几个人将朱某带到队部就着烛光马上开始突审,朱某对其强奸幼女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录完笔录已是子夜时分,得知抓捕组的同志到现在还没顾得上吃晚饭,治保主任给他们端来了大碴子粥和一碟咸菜,三个人吃得很香。没有住的地方,三个人就围着朱某坐在屋子里的草堆上,虽然又困又乏,三个人却不敢大意,时刻保持清醒看押犯人,困得睁不开眼睛就用村领导送来的大铁桶里的凉水洗把脸,强制提神,一直坚持到天亮。
  抓捕组的同志因为第一天步行40公里,又熬了一夜,十分困乏,回程这几十公里山路如果没有代步工具把人累垮了是小事,押解任务完不成可是大事,于是,清晨5点半左右,赵队长找到村领导给派了村里唯一的一台四轮拖拉机相送。这辆拖拉机上坡和过泥坑时就得有人下来推,陷在泥里时,车轮一转泥点子又会甩一身。记不清推了多少次车,推一会儿,走一会儿,他们总算过了那三道山梁。到了公社,他们转乘大客车到嫩江县买火车票上车,而后联系乘警,并在餐车吃了饭。
  犯罪分子朱某被顺利押解回来,受到应有的法律严惩,粮店主任李某某也因包庇犯罪而入狱,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抓捕组三个人虽然疲惫不堪,但听到领导和群众的称赞,不由得为之振奋。
  如今,通讯设备发达、道路交通便利,不会再有七十年代公安民警的艰苦抓逃经历,但他们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应该继续发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森林公安民警不断奋勇前进。 
       □徐晓东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