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湖北改革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景双
2025-09-09
417

湖北改革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划分六大发展片区,明确优先利用、适度利用、禁止利用林地范围

湖北省林业局今年发布10年期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南,计划到2035年,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到4698.41万亩,产值达到1800亿元,对就业、增收、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湖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形地貌复杂,发展林下经济自然条件优越,林地资源充足,可利用林下物种资源丰富,森林景观文化资源富集。全省林地面积1.40亿亩,其中适宜优先发展林下经济的3860.49万亩。林下可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超过1000种,形成了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和大别山区“三大药库”。红色文化、长江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与森林景观交织,为森林景观利用创造了绝好条件。

历经多年发展,湖北林下经济产业初具规模,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23年,湖北已发展林下经济2828.41万亩,其中林下种植727.53万亩、林下养殖466.86万亩、林下采集963.65万亩、森林景观利用670.37万亩,形成一批经营模式和优势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带动一方经济。

2023年,湖北实现林下经济产值775.1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242.76亿元、林下养殖119.79亿元、林下采集124.77亿元、森林景观利用287.79亿元。全省林下经济从业人员292.30万人,人均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约8000元。

目前,全省有各类林下经济经营主体8000余家,累计创建林下经济相关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9个,现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97家,位居全国前列。

指南提出,瞄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四库”增量,着力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水平,推动湖北林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新增林下经济面积673.20万亩,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到3501.61万亩,年产值达到1300亿元。到2030年,新增林下经济面积1122.00万亩,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到3950.41万亩,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到2035年,新增林下经济面积1870.00万亩,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到4698.41万亩,年产值达到1800亿元。

湖北明确了林下经济优先利用、适度利用、禁止利用林地范围,优先利用的为人工商品林,包括人工起源的经济林和用材林。分析显示,湖北适宜优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为3860.49万亩、适度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为9199.92万亩、禁止利用林地面积为923.20万亩,分别占全省林地面积的27.61%、65.79%和6.60%。

根据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林地林木资源现状、林下资源禀赋、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传统,全省林下经济划分为6个发展片区:鄂西北秦巴山林下中药材、林下采集、生态旅游发展区,鄂西南武陵山富硒林下产品、中药材、森林康养发展区,鄂北丘陵岗地林下菌类、山野菜发展区,鄂东北大别山林下中药材、红色旅游发展区,鄂东南幕阜山林下竹产品、中药材、生态旅游发展区,沿江丘陵平原林下蔬菜、养殖发展区。

目前,加快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有利的政策环境、有力的改革保障、有效的市场需求。未来10年,湖北将积极推广林下种植,科学引导林下养殖,有序发展林下采集,加快发展森林景观利用,同时加强林下原生资源保护。

湖北已全面完成国有林场主体改革,正在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试点推进盘活林地、林木、林生态资源改革。随着政策明晰、用地保障、项目带动、财税信贷支持、人才科技支撑等保障措施的陆续出台和完善,湖北林下经济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陈永生 李飚 杨光明)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中国绿色时报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