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绰尔森工公司擦亮玉溪公园文旅名片——— “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带火一方美丽经济

王景双
2025-07-29
1620

■本报通讯员 李学玲

七月的绰尔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群山披翠,流水潺潺。

在这片广袤林海间,占地142.89公顷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玉溪公园,以生态为底、文旅为魂,在持续建设中释放“公园+”的强劲动能,引得八方游客踏绿而来,成为公司推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坚守生态底色筑牢发展根基

公司将玉溪公园建设作为“生态惠民、文旅兴企”的重点工作,把生态保护贯穿公园建设全过程,依山建起知晨亭、凝翠亭等五座红顶亭楼,“五亭山”由此得名。2010年至今,一系列提质工程让玉溪公园实现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的完美结合,助力公园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在玉溪湖四周砌筑起403延长米的汉白玉栏杆,铺设大理石地面;维修改造1598平方米的湖心岛,建有仿古建筑湖心亭,湖中安装了汉白玉雕龙;增设495平方米音乐喷泉、全覆盖的监控音响设备及彩绘长廊;将五亭山石阶改建为“之”字形大理石步道,并随步道安装草坪灯,绕山修建盘山道,串联起蘑菇亭、枫叶凉亭等景观;在公园打造运动场、动物园、文化长廊,成为区域旅游的一大亮点。

公园内设置的环境实时监测屏,让负氧离子含量、空气湿度、温度等数据一目了然。五亭山盘山道东侧,1000米森林康养步道直通瞭望观景台,让游客能够沉浸式拥抱林海的清新。

2022年,玉溪公园园内惊现大花杓兰、紫点杓兰、黄囊杓兰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公司立即划定保护区,设置警示牌,安排专人巡护;2024年,在动物园原有棕熊、狍子等动物基础上,购进梅花鹿、马鹿、鸵鸟等动物,目前已成功繁育2只梅花鹿和2只马鹿幼崽,为公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推进文旅融合释放发展动能

作为文旅融合的主阵地,玉溪公园将“公园+生态+文化+康养”多元融合,探索文旅转型新路径,真正把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魅力。

公园广场上,东侧篮球场跃动着青春的身影,篮球爱好者在这里挥洒汗水、享受运动乐趣;西侧健身器材旁聚满了锻炼的群众与游客;电子彩屏循环播放生态功能区风光、森林防火宣传片、反腐倡廉等内容;165延长米的《大兴安岭长卷》将林区开发建设历史娓娓道来,让游客驻足良久。

动物园区是亲子游的好去处,饲养员为动物定期驱虫、增加营养、清扫圈舍,让动物们在园区里健康生活;傍晚,公园内的音乐喷泉准时上演视觉与听觉盛宴,20多米高的水幕在彩灯下变幻,时而如开屏的孔雀,时而似奔腾的骏马,蒙古族长调与呼麦随水声流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这里成了游客打卡的“网红地”。

公园的四季更是各有风情,春赏杜鹃映雪,夏观湖光山色,秋醉层林尽染,冬品雪凇琼枝……这里不仅是群众乐游的休闲场地,更是文化活动的天然舞台。

乌兰牧骑队员拉响的马头琴声绕林回荡,幼儿园孩子们在林间辨识草木,“林区记忆”市集摆放的老物件唤起乡愁,“中国梦·劳动美”森林消防扑火员、测报员职业技能比赛展现务林人风采;森林旅游节、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旅游户外运动季等活动擦亮了绰尔森工公司文旅名片;已连续开展31届的端午节登山系列活动更是成了几代林区人的“文化约定”,让传统文化在林海间积淀地愈发醇厚。

精细管理护航保障长远发展

“游客来了,我们就要留得住,要让游客下次还想来。”塔尔气经营管护中心副主任陈好山说。从2016年负责公园管理工作至今,陈好山和同事们专注细节管理。

对五亭山景区的大理石台阶、盘山道、通天梯两侧及排水沟的杂草全面清理,使景观整洁有序;增加日常清理频次,对园内及周边区域深度清扫,不留卫生死角;精心修剪绿植,增强园林景观层次感;组织员工修缮公园兴隆门,更换瓦楞、瓦盖,新增灯光设施,加固防水性能,解决雨天渗漏问题;置换立柱灯,确保照明设施排列整齐、美观;检修健身设施,更换损坏部件,保障安全可靠;将原篮球场升级为塑胶场地,提升运动舒适度;针对不同动物习性,冬季将黑天鹅的圈舍移到室内,拱建恒温水箱供其洗澡;给鸵鸟制作阳光房。同时,在湖边等区域增设防护栏和警示标识;设置党员示范岗,随时提供游园指引,让游客感受到贴心服务的温暖。

“现在每天早上来公园锻炼身体,傍晚听着音乐、看着喷泉和五亭山上的七彩灯光,这日子比在城里还得劲儿!”家住公园附近的居民于先生笑着说,玉溪公园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清晨和傍晚,园内都有数百名居民健身、散步、聊天,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暮色渐浓,音乐喷泉再次升起,水幕映着星空,也映着林区人对未来的憧憬。随着生态文旅的不断推进,玉溪公园这张亮丽的名片,将吸引更多人走进林海,感受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之美。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