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记录时代,蕴涵着公正与刚强,渗透了敬业与奉献。
为了人民的重托,为了党的信任,为了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记者用朴素的行为赋予了11月8日特殊的意义。
倡导文明、传播希望。记者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历史的进程和发展。
通过一篇篇鲜活的文字、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镜头,记者用崇高的信念将11月8日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是啊,又是一年记者节,作为林海日报的记者,我们每一年在一起感动着、惦念着,一起回望过去的岁月,一起见证着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与发展的光辉历程。
是啊,又是一年记者节,我们林海日报的记者却依然像往常一样忙碌在采访路上、编辑案头,在第一时间出发,共同记录着林区社会的日新月异。
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记者节,是对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缅怀和尊重。
我们深深地知道,记者节,是对当代新闻工作者的激励和鞭策。
我们深深地知道,记者节,更意味着我们肩上的使命和心中的责任。
回首这一年,无论是林区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还是全国二期天保工程启动会议,无论是棚户区改造一线还是木材生产小工队,无论是森林火灾现场还是新林区建设基地,每一个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的现场,都活跃着我们忙碌的身影,为林区人民传递着最新最快最准确的消息。
回首这一年,我们的报道无论是从把握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还是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无论从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内容,还是提高报道的公信力、影响力,我们都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和探索,用忠实的职业追求向林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首这一年,《林海日报》已由创刊时的一张对开4版的小报,成长为拥有1报1刊1网站的多媒介传媒“舰队”,成为林区最具权威性、最具辐射力、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新闻宣传平台。
回首这一年,中国绿网改版成功,一瞬间,中国绿网让大兴安岭将绿色的文明带给了世界,成为向中国乃至世界推荐大大兴安岭的一张名片。
回首这一年,《林海日报》是全方位改革之年,更是全方位发展的提升之年,一件件历史性的大事,把《林海日报》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回首这一年,《林海日报》打头阵、当尖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集团公司(林管局)新班子的新思路、新部署,把创新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回首这一年,《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伊始,我们的记者走进绰尔、走进满归、走进莫尔道嘎,脚下泥土、笔下真情,第一时间走到林区的最一线。《幸福在招手》、《庄稼种进贮木场》、《采秋富了山里人》等30余篇稿件,图文并茂,全景式展示林区的最新面貌。
回首这一年,我们推出了一篇篇丰满的典型报道,传递着信心和力量,传递着温暖与崇高。崔曾女、邵红波、张佰忍、颜士文,这些闪亮的名字,闪亮的故事,在林海日报、中国绿网的版面及图片中率先鲜活起来。
回首这一年,200多期报纸,上百万次的点击率,叠印着林区“十二五”崭新的开端。
回首这一年,林海日报社办公大楼竣工,彩印立项,我们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矗立。
回首这一年,这是内宣外宣、报纸网站互动的成果,更是创新报业经营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全面展示。
回首这一年,这是一次硕果累累的检阅,更是在新形势下高举旗帜履行使命的起航。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林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创新的实践带动着林区新闻事业的繁荣。
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这是党的嘱托、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崇高历史使命。
触摸大兴安岭喷薄的心跳,应和林区转型伟大复兴的节拍。林海日报将以一个集报纸、网络、外宣的全媒体方阵,迈出更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向新征程。 (白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