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清清的图里河

spring
2011-12-28
1727

“清清的图里河,从我家门前过,葱郁的山林把它环抱,碧绿的河水静静的流淌……”。这条没有倦意,不知间歇的长河,承载着60年来图里河发展的潮起潮落,岁月中不知捧来了多少星星,送走了多少月亮,迎来了多少个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这条河没有黄河的渊远流长,更没有长江的激流澎湃。它,只是沧海中的一粟,但这里的人们尊崇它、信奉它、传诵它、赞美它,它是每位图里河人心中的一条五彩河……

神奇的河

图里河系蒙古语,汉语译为鹤河,鄂伦春语为北流之河。每当花争艳草争绿的时节,这里蓝天碧水,鹤飞鹰舞,戏嬉逐追,宛如人间仙境。

据传很久以前,在图里河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女的是位鄂伦春姑娘,名叫根花,男的是蒙古族青年名叫巴特尔。

他们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整日以打猎为生。他们的心地非常善良,经常将自己打的猎物分给这里的百姓,谁家有大事小情,他们夫妇总是跑前跑后的来帮忙。所以,大家对他们夫妇十分敬重,并把巴特尔选为首领。从此,巴特尔经常带领大家捕猎。

在一次捕猎中,巴特尔为了营救被群兽困住的猎民,不幸被一头大熊击死在地。黑熊正想饱餐一顿,被赶来的根花等人吓跑了。根花一眼望到了躺在血泊中的丈夫,下马哭得死去活来,其他的猎人也都哭着要与巴特尔同去……

说来也巧,就在巴特尔出葬的那天,不知从哪来了一只大鹤,它拦住了出葬的人们,并诚挚地说道:“巴特尔是条硬汉子啊,你们不能没有他啊!”

人们异口同声:“只要能救活巴特尔,上刀山下火海都行!”大鹤见大家对巴特尔这样诚心,便说:“你们只要用我身上的一根羽毛做箭射在黑熊身上,取十滴血滴入巴特尔嘴里,他立即就会起死回生。”人们急忙把巴特尔重新抬回家,立即选几位技术高强的猎手备马出征了。

猎人们在洞口等了三天三夜,终于盼到了黑熊出洞。看它在乱石旁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大家的眼睛都红了,一位猎人立即拉开长弓,大鹤的羽毛准确地刺进了黑熊的头颅,鲜血一下冒了出来,大黑熊遭箭受惊,吼叫着朝洞里跑去,猎人赶紧从乱石上收取十滴血,飞也似的跑回了巴特尔的身边,按照大鹤的说法做了。果真,须臾间,巴特尔像刚睡醒一样,长出了一口气,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真的活了,而且和以前完全一样,又能和大家在一起了。

但是,这只黑熊自从被羽毛箭射中后,它恼羞成怒,半月没出洞,反复地思量着复仇的计划。一天,它望着涓涓流水的泉眼,它暗自庆幸“机会到了!”

这里的人们都饮这个泉眼的水,别无它处,如果堵住泉眼,这里的人们就会全完了,黑熊越想越得意。随后它就地十八滚,熊皮顿时增厚十八层,竹箭射来会像弹簧一样被射回去。黑熊得意极了,又连吼了几声,然后趁天不亮,便纵身跳入泉水中,死死地堵住了泉眼。

很快这条涓涓流淌的河水干涸了,人们觉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天上连一滴雨也不下,渐渐草黄了,树蔫了,眼看一切都要覆灭了。

就在这天夜里,曾救过巴特尔性命的大鹤不知从何处翩翩而来,人们像久旱逢甘雨一样,团团地将大鹤围住,大鹤说:“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我身上的羽毛拔净,做箭,每人十支,由巴特尔统一指挥,一声令下,万箭齐发,不可间断,待这些箭全部射出后,这只黑熊就奄奄一息了,然后你们将我的身体准确地砸在黑熊的头上,它就会付之一炬,泉水就会流淌出来了。”说完,它吩咐大家每人从它身上拔十根羽毛。可大家愣愣的,互相对视着,谁也没向前迈进一步,巴特尔这条硬汉子掉头便抽泣起来,根花哭着说:“这都是由我们引起的灾难哪!”大鹤一见此状急了,它自己从身上拔了十根羽毛递给了巴特尔,然后又给根花十根,依次往下发着……待大鹤身上一根羽毛没有的时候,在场的人们手中正好每人十根,巴特尔和根花咬着牙带着泪水在不远处将黑熊团团围住。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待最后一箭发出后,这只黑熊蔫了,但还像巨石一样死死地覆盖着泉眼,眼睛瞪得圆圆的,长长地喘着粗气。

大鹤急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便纵身向黑熊跳去,只见大鹤准确地砸在了黑熊的头上,只听“呼”的一声,大鹤和黑熊变成了一个大火球腾空而起,向北方飞去。顿时,泉眼打开了,清澈的泉水像欢快的孩子一样,跳跃着向火球飞去的方向流去。

从此,这里的人们摆脱了干旱,喝上了清甜的河水,一切又变得生机盎然了……为了永远不忘记大鹤,蒙古族人民把这条河亲切地称为“鹤河”。

母亲的河

由于图里河开发得早,堪称是林业战线的“老大哥”。第一批林业大军挺进林区的时候,各操一腔口音,可谓“五湖四海”,有新转业的军人,也有支边来的大学生,更有闯关东的游子们,各路人群,各方人才,汇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使得这里有了全年97万立方米的辉煌,有了万米采伐能手,政府铁路等各系统因林而生,库都尔、阿龙山、莫尔道嘎等林业局相继建立,“老大哥”积淀的工作经验和人力资源很快产生了巨大效应。职工干部整建制迁出支援新局建设;各路尖兵率先踏入新局岗位;相关规章制度毫不吝啬地走进新局的工棚帐铺,为后来的新局建设铺垫了一条捷径之路。现在只要你走进高高的兴安岭,无论走到哪个局,都有图里河水养大的职工群众在工作和生活,就是现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各大城市,熟悉情况的朋友都会调侃地说:“快有图里河人一条街了。”当初的林业子弟们,现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有相当一部分被各阶层委以重任,有的在国外的学子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实验室,而且在学术上已有了一定的建树和成果。就是前不久在中央新闻1+1栏目里,在白岩松走基层对林区的报道中,也是从图里河拉开林区的历史大幕……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水自己也记不清养育了多少优秀的儿女,也不知道这条河水托起的红红太阳照亮了多少人锦绣前程!她特有的博大胸怀为祖国为人类默默做出了多少贡献!

记忆的河

图里河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林业局。这块膏腴之地,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文化鼎盛,民风淳朴,物阜民丰。

这里曾是第一张林海日报的发行地;这里曾是林区第一个党校的发祥地;这里曾是全国第一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诞生地;这里曾是内蒙林业总院前身所在地;这里曾是国家领导人刘少奇主席来林区的视察地;这里曾是第一批林区劳模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人杰圣地……

多少个第一,只有这奔流不息的河水牢牢铭记。

据老人们讲,林区开发初期,这里的条件十分艰苦,上山没有路,下山没有地方住,生产除了牛马套子集材,没有别的运输能力。当时就是这条图里河成了运材的“主力军”,凡是采集下来的木材全靠这条河流送到贮木场,再源源不断地送到祖国四面八方,这条河曾出现过年运输量达97万立方米的奇迹。

这条河当时养育了近四万人口,地林铁三大系统,仅林业就有文教、卫生、公安、木材等多条战线。在交通上,这里曾是林区的交通枢纽,在这名不见经传的小站发向北京、大连、哈尔滨、海拉尔等地的列车就有八九辆。

建局初期,这条河曾有过自己的波澜壮阔,滋润着40多万公顷的茂密森林,这里是建局最早、贡献最大的林业局。万米采伐能手、运材能手都诞生在这里,老劳模杨振起在全国群英会上曾受到过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蒙古族妇女白桂珍曾两次走进全国群英会,陈毅为老劳模姜志良颁奖的照片一直温暖着全家人的心田。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一直是图里河人心目中的骄傲。也正是这些一批批默默奉献,甘洒热血写春秋的人,才使得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秀、人更美。熟悉这里的人都会脱口说出,喝图里河水长大的人,美丽、智慧、勤劳、质朴;离开图里河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将图里河人的独特风格带到哪里,放飞的风筝永远一线牵在图里河。

清清的图里河从我家门前过,我们兄妹6个都是喝着这条河的河水长大。在这条河边我们工作、学习。我们一个9口之家,仅靠父亲的微薄工资生活,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偏又父亲早早离世。母亲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日子无法想象是怎样度过的,到了开春家里连袋酱都买不起。最好的时候是每年春节前,林业局工会都会给补15元钱。妈妈一分分地算计着,买点油盐酱醋好过年。妈妈白天基本不出大门,一是忙里忙外,二是没有换洗的衣服怕人笑话,只有这静静流淌的河水,没有贵贱之分,微笑着引领我们前行。终于兄妹几个陆陆续续上学了,陆陆续续工作了,陆陆续续踏上了各自的人生路。漫漫长长的悠悠岁月,只有这静静的图里河水静静地书写着酸甜苦辣。

魅力的河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第一声“顺山倒”的号子,在沉睡的万顷林海的图里河松下的上空叫响,兴安岭中的第一缕炊烟就在这里袅袅升起。林业工人像一棵棵梧桐树,把大江南北的姑娘们磁石般吸引到这里。那个时候,谁家的姑娘能嫁给林业工人,那算是光宗耀祖了。不经意间,深山里的职工们已星罗棋布般在这里安营扎寨,娶妻抱子。虽然这里当初只是先生产后生活的艰苦环境,但一个个林业工人像憋足马力一样,每天都工作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中,加班加点义务劳动那是平常事。岁首“开门红”大会战,那更是摩拳擦掌、激动人心,那种振奋精神的热烈场面,无法阻挡的精气神,到现在也让一些健在的老人们难以忘怀;每每提起,老人们的脸上总是写满自豪的微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的精神,就是那个时候,实实在在地被开发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写就出来,影响至今。

1961年,这里开发建设还没满10岁,局址环境仍然象一个丑小鸭,连一条正规的路都没有。但就在这一年的8月,刘少奇主席冒雨来到这里视察,老人家身披雨衣,脚穿水靴,在滑滑的“水泥”路上手拄棍子来到这深山老林,走进工队帐棚,与工作在这里的工人拉家常,问寒问暖。视察中,刘主席亲身体验这里的艰苦环境。他发现这里的职工全身浮肿,面部发黄,严重缺乏营养的状况。刘主席当即批示:“林区人民每人每月二斤黄豆,以补充营养!”这是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的关键之际,林区人民手捧着金灿灿的救命豆幸福地咀嚼着,代代传颂着。现在图里河已将这救命豆作为最珍贵的礼品馈赠给来往最尊贵的客人,以示世代相传,恩情永存!图里河还将用这救命豆磨出第一盘豆腐的磨视为传家宝,珍存下来,并亲切地称为“兴安第一磨”,供后人观赏,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今年九月份,刘少奇主席大型主题雕塑在图里河落成,刘少奇主席的长女刘爱琴、外孙女若楠来到这里,亲自为主题雕塑揭幕。刘爱琴女士站在雕塑前睹像思人,百感交集,深情地作了长时间的讲话,并当即挥毫泼墨,题写下“养林护林,造福人民”的大幅字迹。刘爱琴女士还亲自来到“兴安第一家”参观了图里河人珍藏的“兴安第一磨”,并留下了“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墨香,久久萦绕林海。

林区开发展建设的先驱者,林管局第一任局长杰尔格勒、图里河第一任局长马新春,他们在图里河工作的时候,除了他们的青春岁月,辛勤汗水和无私的历史贡献,其余也只有这绿水青山,工棚帐铺和长长的号子声了。随着时光荏苒,杰尔格勒同志后来任了自治区的领导,马新春同志也已任了林管局的副职,尽管地位、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两位老人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去逝后,给儿女们留下的共同遗愿都是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图里河这片林海里。再后来,就连马新春的老伴也坚决要求在北京过世后,将骨灰撒在图里河,永远陪伴着老伴守护好这片林子。现在图里河广大党员干部每年都在不同的节日来到先辈们的骨灰撒放地,在先辈面前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深刻洗礼。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作家乔雪竹笔下的《北国红豆》、《森林中的头一个女人》等电影,曾轰动全国,这里都是原发地。就是现在电影网点击率也是非常之高。国家著名曲作家晨耕、生茂、唐诃等来到图里河谱写的歌唱林海、赞美兴安的22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经久不衰。每年冬季中国的最低温度预报,总是图里河跃然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不知吸引了多少外地游客,专程来到此地特意享受一下这冷资源给人们带来的快感和“爽”的韵味,专门来这里“冻冻”,体会一下这上山一身汗,回来满身霜的转变这程,用这独特的“清醒”方式,来释放工作中的压力,用这清清的空气,洗净内心的久久郁闷,好多来到这里的朋友调侃说:“这一冻可谓解千愁啊!换来的是由里至外的全新感受!”

很多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坚决要求回乡参加林区建设。还有的在外边工作多年或退休后随儿女到祖国各大城市安享晚年的同志,回来后竟然找不到原来的家在哪,感慨“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啊!”“我看哪儿也不如家好!”“一回到家里不管看人看水看哪哪亲,就是看土也比在外地亲三分!”还有的年轻人,在网上办起了同乡会,经常写留言,时常发感言,家乡的方方面面变化,不经意间一张张图片和录像就走进了网里,飞出了家乡,落户在国内外游子的“心田”。

不息的河

湿地不湿,河流不流,曾是这个过伐老局一度生态失衡的现象。这几年静静的图里河雄风再振,开始了新的奔流不息。

图里河由于“出生早”,贡献大,穷得也早。经济上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人居环境也成为棚户房的重灾区,连对棚户房“哈着腰、拄着棍,披头散发掉眼泪”的经典描述都诞生在这里。现在这些已成为历史,好多老乡从外地回来,脱口便道“看看我家满眼都是新变化!”“新盖的楼房沿河矗立,街道两旁绿荫成行,一处一景竞相辉映,各个广场歌声飞扬!老少乡亲精气十足,幸福喜悦激情荡漾”。

是啊,这里的职工陆陆续续告别了棚户房喜迁新居;这里的职工工资连年增长已走在了林区的前列;这里的职工工作环境已进行了全面改善,实现了梦的想往;这里的职工文化生活品味节节升高已国榜有名;这里的经济发展已开始健步登场,湿地公园、药业基地、矿业开发等八大项目后劲示强,这里……

清清的图里河水啊,从冬流到夏,它已悄然走进了第60个春秋。它象一支巨笔,描绘着图里河的飞光流月;它象一位巨人,播撒着胆识和创造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曾几度辉煌,阅尽彩链当空舞,确是今朝最好看!(刘然)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