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峰峰
我的爸爸、妈妈是上世纪6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爸爸在校期间就已入党,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以血书展示决心,主动要求到祖国边疆去工作。他们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毅然决然地来到大兴安岭林区。1968年他们来到了图里河林业局一中,开始了他们教育生涯的第一站。 他们怀有满腔热忱,把全部的心血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献给了林区的教育事业,为林区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的学生中很多人一直在林区各个岗位上工作直至退休,为林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爸爸、妈妈在图里河林业局一中从事教育工作的6年里,讲台上、操场上留下了他们青春的足迹和生活的精彩,留下了师生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
听妈妈讲,林区艰苦的生活环境是对她最大的考验。在城市里长大的妈妈,对林区生炉取火做饭的生活方式不适应,点不着火,弄得满屋是烟,饭做得不是夹生就是糊掉。后来有了我,我刚刚满月时,妈妈就不顾身体虚弱,在11月份凛烈的寒风中坚持为学生上室外篮球课。还有一次我生病出水痘,妈妈把我用被子围住,圈在炕里边,请来邻居帮忙照看一下,又去为她的学生上课了。我抵御不了痒,就依靠被子蹭,把痘弄破了,弄得被子周边沾满了点点血迹。
妈妈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爱来影响学生和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她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在教育战线默默地践行着。班级里有个学生家里十分困难,爸爸、妈妈就从生活费里每月挤出钱资助他一年之久,直到这个学生毕业。还有位十分调皮的学生,经常打架,按照校规应该处罚。但妈妈没有这样做,她用爱心逐渐感化他,鼓励他学习,教育他做人。这位学生后来当兵、工作、为官,时时不忘妈妈的教诲。常在别人面前说起: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育和爱心,我这一生就不知道该怎样度过了。这位学生退休后,通过多种渠道打听,在去年终于找到了妈妈的联系方式,把妈妈加进了微信群。从此,妈妈在微信群里以“老骄傲”的昵称活跃在她的学生中间,他们交流感情,回忆着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和趣事。
爸爸在学校是教学骨干。身为校党支部委员之一的爸爸,比妈妈更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家,一心扑在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当时学校没有运动场地,爸爸亲自设计,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停课一点一点的平整、修建,后来,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就这样建成了,时隔近半个世纪还在使用。当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我几乎是成长于爸爸老乡家、他们学生的怀抱里。为了爸爸、妈妈安心工作,他们的学生放学后经常来照顾我,很多人都曾抱过我、哄过我、陪我玩耍。
当然爸爸也是爱我的,为了给我增加营养,怕我缺钙,总是要起大早顶着严寒,冒着风雪从镇的最北端走到最南端给我买牛奶,后来爸爸为我起名:峰峰,寓意:无限风光在险峰!
去年9月,爸爸的学生们也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加他进微信群,互动起来。爸爸在群里时常组织专题讨论,链接保健知识、老年生活方式等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信息。两位老人家几乎就是“手机控”,时刻关注学生的微信群。
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不忘他们教过的学生。时常翻出老照片,和微信群里学生的昵称、姓名、头像反复对照。爸爸、妈妈已步入古稀之年,记忆力不好,但他们努力记起每个学生的名字。
后来,在两个群主的倡议下,爸爸、妈妈在5月份参加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组织的北戴河和连云港师生聚会。
4月20日,爸爸、妈妈满怀着期盼,兴高采烈地背起了行囊,从南京出发,奔赴聚会的地方——北戴河。在北戴河参加聚会的师生是来自图里河林业一中72届初二五班的22名学生和4名老师。当年爸爸担任班主任。这期间爸爸、妈妈由北戴河,经秦皇岛、山海关、青岛,沿途还看望和会见了27位来自林区的老同志、老同事、老朋友。他们相见欢喜、分别又惜的情绪一直在感染着我,教我激动,也教我骄傲,我由衷地敬佩爸爸、妈妈。
5月22日,爸爸、妈妈来到连云港,参加图里河林业一中70届初三二班的师生聚会,这是妈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连云港是他们这次聚会之旅的最后一站。没启程之前,爸爸还把自己收藏的多瓶好酒,小心翼翼的包装好,装入行李中,说是在聚会时请学生们品尝!
在北戴河、连云港,爸爸、妈妈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接待。两个聚会的组织者安排了多项活动,师生情谊在聚会中愈加浓烈。学生们回忆着上学时的趣事和细节。有笑声,有泪水,有歌声,有才艺表演,师生们各显其能,聚会高潮迭起。学生们向老师汇报这几十年来在林区的各个领域和岗位上取得的工作业绩;畅谈着图里河家乡的变化,他们游览风景胜地,选择自己满意的景色为背景留影纪念,所有的一切,都体现着他们热爱生活、老有所乐的情怀!
最令人激动的是,妈妈在连云港聚会上,以妈妈“一堂课”作为聚会的开幕式。学生们依次坐好,妈妈站在前面,拿着花名册开始点名,每位学生的那一声洪亮而成熟的“到”,在连云港的海边回荡,激起了在座每位学生对当时上课情景的回忆;点完名,妈妈像当年一样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然后,师生们肃然起立,集体合唱《歌唱祖国》。此情此景,叫人激动不已!
妈妈在聚会活动里,都特别注意穿着。她说:我的学生都已经步入老年了,我要给他们传播正能量,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希望影响他们,叫他们珍惜现在,热爱生活。闲暇时,她还和学生面对面交谈,对身染疾病的学生给予鼓励。
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是,妈妈在景区上下步阶时,总有学生搀扶着她。那个画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有位学生家属见到妈妈后,对老伴说:“这位就是你说的当年生完孩子就给你们上课的老师吗?”确认后,她由衷地拥抱着妈妈,敬佩不已。学生们在发言中对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评价都是情真意切,有几个当年受到爸妈资助的学生,谈及过去,激动得泪水潸然,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白天活动结束后,到了晚上,爸爸、妈妈把在游览景区、观光时的留影照片,制作成音乐相册,然后发给每位学生来分享,作为当年班主任的爸爸用他的激情和兴致,和学生们一起为聚会构思了“师生聚会,情深似海”的主题,并用横幅打出,成为师生合影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留影纪念的标志性背景。
聚会结束时,师生分别的情景更是感人肺腑。他们拥抱,互为祝福,依依不舍,想到今生也许是最后一次相见,禁不住老泪纵横,老师和学生几乎泣不成声。爸爸、妈妈在时隔近半个世纪后还能够受到学生们如此尊重和爱戴,不正是爱的教育的证明吗?
爸爸、妈妈的故事也是60年代一批优秀大学生的故事,他们分别从全国各地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祖国边远艰苦的林区,为了实现做一名好教师的理想,无怨无悔的奉献了青春和力量!我被他们优秀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深深的感动着,每每提及父母的故事我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相信他们的精神力量将永传子孙后代,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