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冬日,我们曾去捡烧柴

spring
2011-12-26
1650

    儿子出生那年,林场分给我一套新盖的平房,还发给我两吨福利煤票。因为刚安家,没有积攒引火用的烧柴,宽敞的院落空荡荡的,于是,那年冬天,我又开始进山捡拾烧柴了。

    那时我在学校任教,外面厚厚的大雪,肆虐的西北风刮过山林,出奇的冷,连麻雀都躲在烟筒里不肯飞出来了。此时,正是林场的工人进山伐木的黄金季节,透过办公室的窗子,我们看到一车车木材运下山来,我和李老师突发奇想:那些梢头木和树枝留在山上岂不可惜。于是,我们决定利用休息日,两家搭伴进山把它们捡拾回家。

    周六上午下班后,大家都吃得饱饱的,我从邻居家借来小拉车,经验丰富的老公还把绳子、斧子、打气筒都备上了。刚刚给车充完气,李老师夫妇推着拉车也来了。两个男人各自推着拉车,沿着进山公路向山上走去,我与他的妻子王老师就聊着私房话跟在后面。

    山野静悄悄的,路上除了偶尔过往的运材车,别无他人。白雪覆盖的大地,冰清玉洁,小鸟从雪地上踏过,留下一根根“小树杈”,动物从雪地上跑过,印下一朵朵“梅花”。寒风吹过,那些绽放在树杈、枝头和草径的梨花轻轻地撒落下来,像天女散花。一些茅草耐不住冬的寂寞,从积雪中顽强地探出头来;落叶松、杨树、白桦静静地站在雪地上,它们的根被厚厚的积雪盖住。路旁一丛丛刺梅叶已落尽,光秃秃的枝上,缀满了鲜红的果实,映衬着白雪和墨绿色的樟子松、云杉,分外鲜艳。

    目的地到了,我们把拉车放好,绳索打开,提着斧子走进林内,我们的目标是林下码成一条线的梢头木和枝桠堆。我瞅准一根比较粗的桦树梢头木,用力从枝桠堆里抽出来,然后用斧子把枝桠砍掉,尖端去掉放到一边,再去抽取第二根、第三根。李老师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忙碌,怕与我清理出来的烧柴混到一起,他就把自己处理好的斜搭在树上。有的没有放好,“啪”的一声倒在地上。我开玩笑说:“立起的是你的,倒在地上的都归我。”

    冬季的山林是寂静的,清脆的树枝断裂声,砍树干的“砰砰”声,小鸟稀疏的叫声,这些声音构成了一组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山林中。

    当太阳凝成一滴血挂在天边的时候,我们把清理好的烧柴从雪地里拖出来,放到路边的拉车旁。从小拉车通往摆放枝桠堆的没膝深的雪地上,一行稀疏的脚印很快被几双往返的脚踩成了一条弯弯的小路。

    当我们拉着满满一车烧柴沿着简易集材路走出山林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忙碌得出了一身汗,后背都打湿了。拉着一车烧柴行走在平整的公路上,不再感觉吃力了,后背的衣服瞬间冻成了一块硬硬的冰片,一阵寒风吹来,夹杂着白砂糖般大小的雪粒,感到彻骨的冷。

    远处亮起了一片灯火,闪烁在迷雾般的夜色中,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村落里大大小小的烟囱飘出缕缕烟雾,像一条条巨大的毛毛虫拖着长长的尾巴飞上天空。看到了灯光,想起了家的温暖,还有在保姆家等着我归来的可爱的儿子,我们身上增添了力量,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那个冬天,我们跟李老师夫妇几乎每周都要进山捡拾烧柴,堆放的烧柴从平原变成了小丘,最后隆成了一座大山。望着那些辛苦捡拾回来的烧柴,我体会到的是自给自足的满足,更多的是劳动带来的快乐。(钟寿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