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人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但与别人的交集有时却充满了偶然性。今年5月的一天,听说有牙克石林业师范学校的校友来到了满洲里应邀作画,期间欲找校友叙旧,他叫潘文阁。听其名耳熟,但毕业已36年之久,又非同窗,因此印象全无。好在政史班的柴宝昌曾与其同一宿舍,言其当年刻苦有加,常常背着画夹、身沾颜料出出进进。待与文阁君一见面,林区人的质朴便扑面而来。于是把酒助兴,叙当年,话别后,谈创作,直到夜深惜别。
在满洲里作画期间,我们又欢聚了几次。文阁君还赠给了我们他的画册,其中除了大型全景、半景壁画外,其中有相当多的风景画是以白桦林为主体或背景的,这让我感到十分亲近。我出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脚下的牙克石市,又曾在林海日报社工作过10年,对林区山川林木都留下了深深印记,尤其是对白桦林情有独钟。白桦树洁白、挺拔、秀颀,给以松树为主的大兴安岭林区凭添了诗情画意,也给文学艺术家以诸多遐想。而她又是先锋树种,在森林演替进化中扮演着柔情侠骨的角色,更让人多了几分敬重。
于是与文阁君交流对白桦印象,没想到他竟同此感受。他的故乡图里河开发较早,是白桦林集中且举目可见的地方。他从小浸淫期间,加之艺术思维的敏锐,以及其母葬于白桦林间的凄伤往事,自然对白桦林意笃情深。很快,他又通过微信发过来十几幅家乡写生,这些画作出自不同年代,但除了笔致渐趋成熟外,许多都取自同一景色,都有白桦树或白桦林的灵动风采,让我恍如置身图里河小镇(我曾多次到过图里河采访,算是林区最熟悉的地方),一下想起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往事和朋友。这些朋友如今虽各不相同,有的远归故里;有的厮守山林;有的罹病缠身,有的英年故去。但我深信他们心目中都会有亭亭白桦的位置。
文阁君这些年非常忙碌,经常应邀为各地创作大型壁画而奔波。
这次是为满洲里国门下的红色展厅大型半景壁画《为了前线》创作而来。画作即将完工之际,我和宝昌君曾先睹为快。这幅画是表现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后方支援前方的感人场景:远处村庄、教堂依稀,烟火升腾,空中战机斜飞;中近处是战壕、坑柱、弹药和挥锹抡镐修筑工事的人们……场面宏大,气氛浓烈,自不待言。但令我眼睛一亮的是画面上还有几株樟子松和白桦树。
按常理说,表现这样的题材用青松点缀衬托是最无可非议的了,但文阁君却大胆衬以白桦,可见其对白桦的感情至深。这一点他毫不隐晦,甚至认为即使削弱一点主题也认了。但笔者觉得他这样说主要是突出对白桦之情。因为外兴安岭的植被与大兴安岭基本一致,白桦树自然司空见惯,而把这样美丽的形象置于硝烟炮火之中,更增添了悲壮氛围和反差效果,这对于创作这类主题先行的画作来说,是一种自我挑战,也是思想和艺术的突破,我为文阁君的白桦情结而感动,更为他艺术的大胆创新而欣慰。
很快文阁君离满而去,但我们联系从此没再中断。这既有校友乡情的原因,也有诗画不分家的因素,但更有白桦林的深深因缘…… □ 殷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