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山水明净,垂柳飘飘随风摆动,燕子翩跹唤醒了朵朵白云,道路旁,小河畔,山坡上到处升腾着欣欣向荣的景象,惠风和畅的春日,正是踏春放风筝的好时节。
风筝源于我国,在古时候名为“纸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明凝聚了我们古老民族非凡的聪明才智和浪漫的飞天梦想,它的名字不仅极富文化色彩,风筝这一民俗活动所传递的意涵,也变成了“热爱生活、娱乐身心、传播友谊”的一种民俗符号、文化名片。
在一个晴朗平和、杨柳沉醉的大好春日,我和朋友换上轻盈的春装,去野外踏青游玩。行走在三月的春风中,心灵充满春色。远远望去,一群孩子们迎着春风,把喜羊羊、灰太狼、蝴蝶等图案的风筝放飞,玫红色、橙色、淡黄色、湖绿色、天蓝色五彩绚丽的风筝在湛蓝明朗天空中高高飞翔与春色共舞,与春天一色。这时,蓝天是景,绿树是景,风筝是景,动静皆宜,好一幅“踏春”的山水图画,五彩缤纷的世界瞬间变得生动起来了。听着他们奔跑欢叫的声音,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起儿时放风筝的场景。
那时,一到春天房前屋后、河滩草地无不是我们放风筝的场地。每当风起时,蓝天白云下,就飘着好些纸风筝,那时的风筝大多数都是大人们用报纸糊的,风筝虽然没有现在的图案丰富华丽精致,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放学后,就从家里拿起姥姥给我糊的风筝到附近的河坝上去放。抬眼望去,河坝上满是放风筝的伙伴,各种形状的风筝在空中高高飞舞,我看准风向一边慢慢地跑,一边轻轻地拉,一会收线,一会放线,风筝就甩动着美丽的衣裙,随着春风扶摇而上,我和伙伴们比谁的风筝飞得更高、飘得更快,高兴得手舞足蹈、不亦乐乎,仿佛自己也飞上天际变成了白云朵朵与蓝天融为一起……小时候的我很顽皮淘气,像个男孩子,和男孩子们一起玩泥巴、弹玻璃珠、跳格子,但我特别喜欢放风筝,因为看着自由翱翔的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翩翩飞舞,仿佛那高高飞翔的纸鸢是我一个未来的梦,给了我无限憧憬与遐想……去年三月我和家人回四川探亲,在巴中人民广场,看见一个体积达20多米的“二龙戏珠”形状的风筝,在三四个人的配合下轻盈地飞上天际,在蔚蓝的天空 逍遥曼舞、摇头摆尾,颇为壮观的场面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喝彩。
欣逢盛世筝事兴。现如今,风筝的造型、样式、风格千姿百态,风筝节、风筝赛、风筝会等风筝活动此起彼伏。在漫长的岁月中,风筝经历了功能的转变和文化的积淀,一代代风筝艺人将传统文化中的地域特色、艺术风俗吉祥祈福之意,渐渐融入图案、色彩和造型之中,每一笔用色、每一点修饰都体现了风筝的文化精髓。在广博的中华文化中,放风筝早已是中华民族传统娱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从中不仅诞生了很多诗句名篇,也丰富着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夜阑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景之美、意之深,把风筝摇曳长空的生动情景清晰呈现。如今,风筝也受到了文学、绘画爱好者的青睐,关于风筝的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越来越多。心随风筝一线牵,文化千年不断线,风筝的传承与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今天,健康不仅成为一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支撑。骑车、长跑、踏青、蹴鞠、秋千、拔河、放风筝等都是有助于阳气发散的活动,就让我们乘着东风,去沐浴春光、去强身健体吧!我想,这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窗外,纷纷扬扬的细雨飘飘洒洒,我们真正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崭新春天,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果将继续发扬光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已进入关键时期。“发展现代林区,建设美丽中国”的足音铿锵有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面对着春色之美,身在其中的奋斗者,理应去置身其中,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坚。头脑清醒,不迟疑;方向清晰,不偏移,一切舞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以昂扬之势,奋勇争先,筑梦新时代。
人间四月芳菲天,日暖、风熏,人欢、筝飞,看到色彩绚丽的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翱翔摇曳,我默默祈福:值此“中国梦”的新时代,就让风筝带着我们实现美丽林区的梦想,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宁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