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得耳布尔,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内心深处,难以忘怀的是家乡的那山、那水、那厂房。那山,虽不比巍峨的峨眉山,却让人心旷神怡,那是我童年的乐园;那水,虽不比波澜壮阔的长江,却能牵动绵绵情思,勾起一桩桩幸福的回忆;那厂房,虽不比现代化工厂宽敞明亮,却是那个年代许多青年人挥洒汗水,梦想开始的地方。
那山
在我的心目中,它庄严神圣,像母亲一样伟大。因为它哺育了家乡儿女,承载着我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大山,鸟语花香,阳光明媚,花草都换上了新衣服,树木披上了绿装,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夏天的大山,骄阳似火,百花盛开,一簇簇的野花随风摇曳,小鸟在树上乘凉,小河唱着悦耳的歌谣,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伸着懒腰;秋天的大山,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秋桂飘香,到处是金黄色的,河水闪闪发光,树木像士兵一样坚守着哨位,任凭落叶随风起舞,一阵微风拂过,吹来秋的气息,吹来丰收的喜悦,吹来童年的欢笑,人们成群结伴去大山里采松塔、蘑菇、蓝莓、稠李子;冬天的大山,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山林、树木、地上一片洁白,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河面结了厚厚的冰,成为冬天的乐园,滑冰车、滑冰板、踢足球、抽冰尜,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也无法阻止孩子们嬉戏的热情。
那水
我热爱家乡那微波粼粼,鱼翔浅底、清澈透明的小河。春天的小河,冰雪消融,荡起微微涟漪。五月,家乡河边的柳树刚刚发出嫩芽,河岸两边铺满了绿茵茵的小草,各种颜色的野花竞相开放。每到艳阳高照的日子,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就会一拨儿接着一拨儿来到河边,穿着背心,短裤,将精心制作的须笼,沉入河底,期盼鱼儿快些进入笼中; 有的孩子打起水仗,有的则精心挑选薄片的河卵石,比谁打的水漂多。妇女们手里五颜六色的衣服在水中上下翻飞,拨起的水花儿溅到脸上、身上。欢快的流水声和着人们此起彼伏的谈笑声,好不热闹;秋天的小河安静了许多,但依旧在轻松地吟唱着,岸边顽皮的男孩儿们偷偷撩起冰凉的水花儿洒进女孩的衣领,然后飞快的躲进树丛里,他们还会爬上树,用弹弓往水里打石子,然后摘稠李子吃。冬天的小河上冻了,人们拿着冰板、冰车、冰尜来到河面尽情玩耍。那水,就像母亲一样,哺育着家乡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
那厂房
记忆中的老加工厂是得局林产工业的摇篮,也是我走上社会的起点,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记得当年我刚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知青,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老加工厂有几个大厂房,都是用木料盖起来的简易厂房,主要用老式圆盘锯进行小材料加工,以制材为主。在那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父辈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年青一代身上得以传承。加班加点的日子,我们没有说过苦,那时的人们唱着劳动号子,挥舞着肩杠、掐勾、搬勾、压脚子、号锤……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别看那时候条件差,生活苦,但我们团结一致,都有一股永不言败的精神。工人领导在一起,在气候、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干、同学、同商量,构建起乐观团结,积极向上的干群关系。
我们这代年轻人攻坚克难,坚韧不拔,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把汗水无私地洒在了这片土地,有的甚至把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一个个热血青年用行动诠释着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寒冷、不怕牺牲的得耳布尔人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我的梦想在这里编织,远大志向在这里确立,美好爱情在这里萌芽,在这里,我对人生有了深邃的思考,每每想起,贵如珍宝,永志难忘,终生受益。
我的家乡已走过60多年的光辉历程。2015年4月1日,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业职工彻底改变了以砍伐木材资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生活方式,企业职能由生产经营向资源保护转变,林业发展由木材生产向封山育林转变,经济建设由森林工业向多元化替代产业体系转变,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职工们放下了各种工具,进行森林防火、森林管护、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森林资源进入生态全面恢复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
如今,家乡的山更绿了,家乡的水更清了,家乡的天更蓝了,职工群众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道路变宽了,职工工资年年增长,收入不断增加,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那山、那水,那厂房,随着岁月的逝去,已成为不可复制的历史,但我依然怀念吃窝窝头咸菜,化冰水吃的艰苦岁月,怀念点煤油灯,写字垫膝盖的苦乐年华,怀念生我养我的得耳布尔。
□耿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