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古人咏柳

刘雪婷
2019-08-16
83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那诗中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正契合了诗意中的惜别之情。一句写柳的歌咏,写出了千古离别伤情。柳,生长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有着浓浓的乡愁意味。那柳絮,飘忽不定,遣愁弥散,犹如凭借万年的悠悠情思。在古人眼里,借柳言志传情,与朋友道别,正是因为柳叶细长,延伸出了长久惜别之意。
  看古人咏柳诗,随口而吟的佳句层出不穷。比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而南宋诗人陆游的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得精彩,成为借柳写意的典范之作。我喜欢宋代诗人志南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也欣赏唐代诗人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更惊奇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有诗人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写柳佳句,与心境交融一体,也与自然里的景色交相辉映,升腾出一种人文境界,传达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情思。
  我喜欢的古代著名诗人,几乎都写过柳。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写实之景中,烟柳繁华,春光无限。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到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柳的感受,在春夜闻笛,春风拂面,满满的故园之情纷纷扬扬。温庭筠的“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写出了诗人沦落长安、科场失意的心境,在“不归去”中显示出耐人寻味的心灵纠结,在“吹柳丝”中隐喻着动荡不安的渴望心情。白居易的“柳无气力枝先动,池有波纹冰尽开”,写出了柳的纤细与柔弱,却能在无力之中经风历寒,摇摆着让冰雪融化,春水荡漾,春景盎然。
  最美不过咏柳诗,春风吹尽说柔情。这是诗意感觉,也是柳枝情怀,正如李白在《劳劳亭》中的遣兴之作:“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那诗里春风,会意离别之苦,所以才不催着柳条儿发青,说得多么有趣,充满了乐观精神。“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此句出自李商隐的写柳之作,那人间生死的惜别,才比离别更加痛苦,而那春风,不要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附着,从而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杜牧写柳之意缠绵绯则,意远情深:“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而寇准也有一首写柳诗,写得饶有兴趣:“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纳兰性德也写柳:“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虽不是惜别之情,却有了万般的怜爱之意,那柳叶是被二月春风翦出来的,鹅黄娇羞,煞是令人喜爱。曹雪芹也写柳:“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那柳字虽然没有在诗词中出现,可是柳的精神面貌,却让人感觉到春之气息中的缱绻情思。从这一点上说,曹雪芹脱掉了“古人咏柳多形于表,逐意要读者填实去”理解的表现手法,从而营建更深层次的隐喻境界,让人在揣度中,抵达诗存道理的心灵高度。
        □鲍安顺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