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歌浩荡五谷飘香的九月,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漫步来到了图里河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刘少奇主席纪念林,找寻一段红色的历史,探寻一种精神的真谛。
刘少奇主席纪念林位于图里河林业局西北7公里处,这是一座充满光荣与梦想的精神殿堂,历经近60余载的风风雨雨,红色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
高耸的刘少奇主席纪念林主体雕塑群耸立在青松翠柏中,与碧蓝的天空交相辉映,记录着大兴安岭林区光辉历程的浮雕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现着熠熠光华。蓊蓊郁郁、层峦叠翠的落叶松和樟子松混交林,在这个秋天里迸发出最鲜活、最丰满的生命。那黛绿、金黄、鲜红的颜色把整个天穹泼染得绚丽缤纷,似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1961年8月4日,那是一个山峦迷蒙、雨水湿衣的秋天的早晨,刘少奇主席不顾旅途劳顿,冒雨来到这片林子,走访工队、探望职工,并对中国林业发展作出了采育结合、阳坡造林和大搞营林村的重要指示……刘少奇主席纪念林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林区人民传颂着,激励着林区职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兴安岭人精神。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70年如歌岁月,这片历经了风雨沧桑的红色土地,几代务林人的生态保护建设步伐更加执着坚定,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勇敢、智慧的林区各族儿女守望相助,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历经千辛万苦,薪火相传,几代大兴安岭人坚守誓言与理想,建设秀美家园,为一个绿色的梦想奋斗不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画卷镌刻在兴安大地,在祖国北疆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万里绿色长城!
如今,生态建设为务林人的光荣使命,保护和发展好我国绿色生态屏障,成为每一个务林人的神圣职责……几十载光阴走过,看青山依旧,阳坡披绿装;巍巍兴安,林海更郁葱。大兴安岭林区在国家经济建设、发挥碳汇功能、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林区人民以感激之心、守望之情实现了刘少奇主席“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愿景。当年刘少奇主席视察的这片山坡如今已经松林茂密,满目苍翠,当年刘少奇主席栽下的幼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抚摸着当年刘少奇主席栽下的樟树,感受着历史的脉动,它的主干是那样粗壮,盘曲的枝桠,每一根都伸向高远的天空。
刘少奇主席不仅对林业生态保护有着理性认识,对林区百姓更有深厚的情怀,他时刻把林业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放心头。在他视察图里河林区时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困难时期,一线工人由于缺少蔬菜副食,造成身体大面积浮肿,生命和健康受到了严峻考验……当刘少奇主席了解林区开发建设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怕苦、不畏难、不惧险,严冬不惧战胜零下四、五十度的高寒,酷暑不畏铺天盖地蚊虫叮咬,风沙侵袭,以钢铁般的意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建设做贡献时,他的眼睛湿润了,当即指示国家粮食部门想办法为林区每人每月供应二斤黄豆。这黄豆使林区人民战胜了饥饿,增添了欢欣鼓舞和无穷斗志。为支援国家建设,开发建设林区付出青春、付出汗水、付出生命的林区一线工人在这一刻内心感觉无比温暖。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不管岁月弹指千年,林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也永远不会忘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以史鉴今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以史聚力,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刘少奇主席纪念林已经熔铸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文化力量,已经成为绵延在浩瀚林海上高高飘扬的爱国主义旗帜; 成为耸立在林区人民心中的一座绿海丰碑;成为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红色阵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林区的党员干部千余人分别来到图里河刘少奇纪念林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猎猎作响的旗帜下,握紧了拳头,举起了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立下铮铮誓言,从爱国主义教育中感受精神魅力,浸润红色情怀,砥砺奋斗初心。
在这片被命名为“刘少奇主席纪念林”的林子里,人们时常看到羽冠漂亮、啼声婉转的白鹤,舞动着绚烂的云霞自由地翱翔,成为了鹤河一道传奇的风景。来林区的人,来到刘少奇主席纪念林,注目致敬先辈,肃立碑前细细地品读碑文,漫步环形栈道,或是列队高歌,或久久凝视,或是沉思不语,或泪洒衣襟,都深情回望不忍离去,这里让人们重拾初心,激发出内心最深层的情感、最强大的力量。
离开刘少奇主席纪念林时,转身回望,仿佛有一种力量在生长,有一种红色精神在流淌,有一种希望在延续。
□宁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