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国庆节,耳边就会响起“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一首赞歌……”、“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等歌曲。歌声让人激情澎湃, 曲调让人热血沸腾。 歌声诉说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也道出了家国情怀。 国以民立,民以国存。中国文化是有着以民为本的思想, 中国情怀是大统一的家国情怀。我们的文化处处体现着这种精神, 彰显着这种文化的传承。
早在春秋时期《礼记》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 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将这种精神赋予了具体的指向,这是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表述。
再来看看诗人都有怎样的经典诗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表达的是对母亲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对妻子的思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亲情的描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抒发。这是古代诗人的小家情,学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诗人更多的是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和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发出一声声喟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那是他企盼君主贤明、国家富强的赤子之心。“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写照。杜甫一生过着拮据的生活,甚至小儿子也因饥饿而死,却一直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 。安史之乱中面对日渐衰微的国运和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他将国破家散,黍离之悲,相思之苦化为一句句执地有声的诗句,奋笔写下了“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车辚辚 ,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等诸多诗篇。《三吏》、《三别》更是直指战争的无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先忧后乐让岳阳楼名扬天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铁血丹心使我们记住了零丁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春秋、唐、宋到明清、 近现代, 一位位爱国忧民的文人留下 了一首首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诗词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近现代的民族英雄秋瑾在辛亥革命中为了民族解放和女权运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生前就写下了“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壮美篇章。与她同期的辛亥烈士徐锡麟 则留下了“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激昂诗句。
有境界的诗人其诗自有境界,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其诗必成高格。《孟子·公孙丑》写道"吾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何为浩然之气?正气也。真正的诗人定是一个讲气节重行操的君子,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爱国忧民、舍生取义都是诗人的传统美德,更是诗人爱国情怀、人格情操的具体表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天下之本在家,治国先齐家。家之幸在国, 国兴则民安。 一个战争不断的国,不会有安稳幸福的小家。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华夏中国历经数十载的磨难后终于实现了和平解放,经过几十年的发奋图强,已经从一个满目疮痍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东方强国。大灾大难面前见国情、见人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多少人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奔赴疫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横空出世为抗击疫情救治患者创造了中国奇迹;社会各界居其位,安其职,社会不乱,人心不散, 这一切都充分彰显出了中国力量,这力量的背后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毅不屈的中国精神。
“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中华文化需要传承发展,中国精神需要弘扬铭记。国兴家和民安康,这是历代有志之士的共同愿望。今年国庆又逢中秋,可谓是双喜盈门,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风景这边独好”!
□任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