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牙林铁路线途中,有我儿时的故乡———爱林。那里有我儿时的童谣,有我记忆深处的欢笑,有我被四季淹没褪色的青春年少。
四十多年前,那里是爱林国营林场所在地。聚居着林场工人、铁路职工、还有少数农户。家家都住在木刻楞板夹泥的房屋里,用木栅栏把屋前围成院落,屋后围成菜园,这些住户居所有大有小,长短交错,相连相守,把这里变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大村庄。家家户户院子里都养着猪、鸡、鹅、羊,有的院里还会养一头牛。菜园子里种着土豆、白菜、卜留克、豆角等各种蔬菜。有喜欢花的人家,不光在门口种几丛扫帚梅,还会在菜地中间点缀着美人蕉、虞美人、大烟花,煞是好看。
秋季是爱林最美的时节。远山、近草、杂树全被秋霜打成浅浅深深的黄色———明丽安然、斑驳陆离,绽放着柔和,散发出耀目的诱惑。遥看原野,小河曲折;仰望高空,大雁南飞。爱林,常常是烟云四起,暖暖生香。深秋的爱林是欣喜和热闹的,也是寂寞和凄清的。地里收菜时欢声笑语是欣喜的氛围、茅草被寒霜打过后是寂寞和凄清的长天秋色。短暂的秋天过后,冬天悄悄地就来了。在林区生活过的人,都会喜欢这里的火炕火墙。漫长的冬季,冰天雪地的时节,它们温暖着我们的一个又一个寒夜。在白毛风的吼叫声中,我们安然入眠。
在所有的儿时记忆里,“吃”是最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那部分。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吃玉米面窝窝,红眼圈土豆也可以当主食,煮熟后用铁锅把它的外皮考成黄黄的,很美味。到了春天,美味的东西就更多了。婆婆丁春天里长得旺盛。儿时的春天,饭桌上顿下顿都离不了婆婆丁和自家酿的农家酱。明叶子和鸭子嘴也很不错,可以包饺子,包包子。还有酸秧子当零食。夏末就有了高粱果、羊奶子,很快稠李子、水葡萄、面果、雅格达、山丁子这些野果,一个挨一个,闪亮登场。小河不光是我们玩耍的地方,我们更喜欢河里梭游着的柳根鱼、花棱棒子鱼、 蝲蝲蛄,只要能捕获到,那才是营养丰富的鲜美食材,丰富了我们童年的梦想、童年的生活、如今的回忆。
春节是我们这些小屁孩的最爱,不仅仅有新衣,杀了年猪,就会天天吃肉:鸡肉、鹅肉、猪头肉、血肠、猪蹄……最爱的是酸菜猪肉炖粉条。如果羊和牛能下崽,就会有新鲜的羊奶、牛奶喝。春节是不用写寒假作业的,不用干活喂养那些鸡鹅牛羊的。除了吃,就是跟小伙伴约着出去玩,去河里滑木爬犁,打雪仗,放鞭炮。吃吃玩玩,转眼就过了正月十五。
二哥是家里最淘气的孩子,把父亲买的鱼钩拿到学校去卖,每个一毛两毛的。被我知道后,二哥买零食贿赂我,结果还是被我告密了,二哥挨了一顿板子。二哥是出了名的能吃,家里包明叶菜的野菜包子,二哥能吃八九个。大哥戏谑说,老二的胃安着松紧带,好吃的就撑大些,不好吃就小些。而吃咸菜是怎么说都不改的。现在儿童的零食特别多,而当年我们是没有任何零食的。邻居兰大娘家经常在院里铁丝上晒卜留克干,于是二哥的兜里都是咸咸的卜留克干,因此经常挨训。感觉儿时很幸福。没挨饿,没受冻,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多年。
如今的爱林,只剩下荒荒的野草旺盛着那片黑土地。所有的痕迹都消失了:家家相连的小路、低矮童话般的木刻楞板夹泥的房屋、还有儿时的欢笑声,仿佛从没存在过,都消逝在时间的光芒里。只有那些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怀念着爱林,我儿时的伙伴们是极想念家乡的,微信上建了个闺蜜群,没事时聊上几句家乡,晒晒儿时的美照。更会不定期抽时间回到故乡,回爱林看看,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让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会顺着脚印,回望这一片土地,感慨万千伴随着不尽的眷恋。
□刘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