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稍暖一点,我已经按捺不住寻找春天的脚步,迎着金色的朝阳到小河边遛弯。比我还着急的是已经枝条红透,柳絮满树的河边红柳。
一千多年前,柳树就已让人们倾注情感。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如隋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借用柳枝和柳絮传达盼望离人早归的思绪。唐末诗人郑谷的《柳》中也曾写道这样的诗句:“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在诗人看来,春风吹得柳枝摆动,柳絮翻飞是柳树理会了离人的情意。
大兴安岭人的感情直爽,不一定太在意写柳树的诗词,却特别喜欢红色的柳树和毛茸茸的柳絮,亲切的叫柳树的小花为“毛毛狗”。仿佛那些开在枝头的小东西不是一朵朵没有花瓣的不起眼的小花,而是一只只活泼的“小狗”,相约一起到树枝上迎接春天。大家熬过六七个月漫长的冬天,最希望见到的就是顶着风雪在河边柳树上绽放的白色柳絮。尽管河里融化的春水随着乍暖还寒的早春气候,时而春潮涌动,时而又被冻回冰的原形,可是河边的柳絮还是从容的一天比一天丰满。
柳树自然成了人们眼中春天的使者。
当满山杜鹃花如火如荼开放时,红柳枝头的“毛毛狗”就化身一团团白雪,在温暖的东风里续写东晋才女谢道韫“柳絮因风飞起”中的画面。很多人不喜欢这时候的柳絮,觉得这时候的柳絮有随风漂泊的特点,与远离故乡、漂泊他方的游子相似,所以《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以飞絮飘泊无定,感怀身世,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哀叹。
人们把爱与恨、思与愁一厢情愿的赋予给河边的柳树。要知道,其实柳树生存能力极强,种群庞大,生存空间地跨温带、寒带、亚热带广袤的空间。在人们不一样的情感世界之外,柳树进化出了极强的繁殖能力,折一枝柳条插在土里就是一个新的生命;柳絮随风落在泥土中就能扎根发芽,这其中的大智慧是很多诗人和游子不一定理解的柳树随遇而安的生命哲学吧!
宋代大文豪苏轼经过人生风雨,送给经过颠沛流离仍然从容面对生活的朋友寓娘一首《定风波》,其中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让多少人忽然对“随遇而安”四个字有所感悟,这种心态是生存智慧,更是生存能力。柳树当然不会知道苏轼的这首词,可是柳树生命中随遇而安、坚韧顽强的生命哲学却与东坡居士的思想遥相呼应。
知乎的词条上对“随遇而安”有着比较恰当的解释,那就是:真正的随遇而安并非放弃努力的随波逐流,而是秉持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立身态度迎接外部世界的一切挑战,不逃避、不抱怨。
信步柳下,去年落下柳絮的河堤边上,一簇新的红柳已经发芽。
□杜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