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年味

刘雪婷
2022-02-15
1071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过甜糯的腊八粥,年的脚步越发的近了。
       进入腊月后,你能感受到弥漫在空气里浓浓的年味:市场上卖年货的日渐多起来了,卖春联、糖果、瓜子、鞭炮的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大人领着孩子一个摊一个摊的挑着选着,算计着怎样用最少的钱买来更多的东西;邻里街坊不时地传来杀猪宰鸡(鸭)的声音……“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接玉皇,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祭祖先,年三十守岁除。”这是深刻进记忆中关于过年的往事。
       腊月是一年中最喜庆的时候,淳朴的人们在这时为一年辛勤的劳作进行收尾。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辞旧迎新的心情却未曾改变。张贴上火红的春联,换上一身漂亮的新衣、为家中添置一些新的装饰,焕然一新的环境让你的心情也敞亮起来,再用心做一桌可口的饭菜,与家人聊着旧事陈情。汪曾祺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冬日中最美好的事。我想这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换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春节是农历年,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一年的岁首。因为与立春节气紧挨着,沾着春的气息,所以叫春节。最喜欢王安石的《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仿佛看到了那一缕春风吹开了冬日久闭的门扉,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年是什么呢?年是一个轮回,是一份希望。年给过去划了一个句号,也为明天做好了铺垫。“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时序交替,新年的钟声寄托着每个人简单而真实的幸福愿望。经过稍事休整,过完新年,人们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奔波。
       年是一声召唤,是一种期盼。它是奔波在外的游子踏下归途匆匆的步履,是家中亲人望眼欲穿的双眸。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给在外打拼的人们莫大的压力,回家与亲人团圆是最大的心愿。它是“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的喜悦,也是“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心酸与无奈。
       年是一个传统,也是一种文化。过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独特精神情感基因,也是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果。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无不充溢着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它包含着感恩、避邪、祭祖、祈福、庆祝、团圆等各种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新贴的春联、福字,悬挂的红灯笼、除夕夜的团圆饭、交在子时的饺子、拜年的吉祥话,更是“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的文化传承。
      年需要过,才能体会到浓浓的年味,现在流行一句话叫“生活需要仪式感”。过年就是祖先在一次次轮回之中总结创立的一个仪式,这个简短的停顿就是为我们在繁忙的奔波当中让自己的身心有一次短暂的回归与休憩而设立。其实年味就藏在那一串串的大红灯笼里,藏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藏在你为了这个仪式的忙碌中,向往里。
       年味是一种风俗,年味是一份心情,年味是一种回归,年味是属于劳动的,年味是属于文化的。年味里有辛勤的劳动、火红的希望、美好的祝愿,有欢声笑语、有人来人往、有车水马龙、有爆竹声声。
       年过了,春天也就到了。愿新年胜旧年,美好与君常在。(任凤杰)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