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舜尧
肆虐的疫情,飘雪的冬,2020年2月9日,当牙克石新工街道各个部门全力抗击疫情这一时刻,收到了这样一笔特殊的捐款,附言:“家父朱永池,老人已于2月1日过世,危重时对疫情挂念之至,特此捐赠550元,聊表心意,这是老人生前的嘱托与心愿,由我(长子:朱纯良)代为完成。”
据工作人员了解得知,这位捐赠者是一位有着57年党龄的84岁耄耋老人,前牙克石市人民法院法官——朱永池同志。
朱永池(1937年5月2日—2020年2月1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先后在牙克石聚丰大队、胜利大队、收容遣送站、市公安局预审股、电影管理站、市人民法院告申庭等部门担任重要职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三等功奖章”表彰,并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法官”“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退休后,朱老耕耘不辍、发挥余热,担任新华社区居民调解员、法律宣讲员、“五老”义务监督员,始终做基层党组织声音的宣传者、维护法律公序良俗的捍卫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朱老用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理性精神的基本内核是有错必纠,不能为了政法单位的颜面,放着明明是处理不当的案子不管,司法为民,判错了,我们就要改!”这是朱永池同志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说过的。
退休后,朱老放弃颐养天年的机会,选择继续为法律事业发挥余热。他义务为社区群众普法宣传、义务解答法律咨询、帮助居民解决涉法涉诉难题。
新华社区党委书记孙桂琴回忆:“朱老生前对街道、社区的各项工作特别支持,每次我们要去慰问老人的时候,老同志总是说,‘不要来慰问我了,将慰问物资留给有需要的人吧!’”
“我们都知道朱老的腿不是很方便,那是他当年在公安局工作时,一次执行抓捕逃犯任务留下的病根儿,但是只要社区党委开会,不管多远,朱老都会参会。冬天天冷路滑,有一次笔者实在忍不住了,和朱老说:“您要是不方便,就别过来了。”朱老笑笑说:“没事儿,天冷我就多穿点,路滑我就早点出发,一步一步慢慢走,总能走到,开会是要保证的。”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2020年1月,全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病危的朱老将儿女叫到身边,嘱咐道:“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做了一辈子党员了,最后为国家尽份心意,虽不多,多少是份心意。”
2月9日下午,老人的儿媳将这笔钱送到了办事处,她说:“500元是老人的捐款。因我父亲出行不便,年初交纳上半年党费60元,今天支部将2-6月党费50元退还,也一并捐给你们。”
这是朱老的最后一次捐赠了,星星微茫,堆积成光,朱老的事迹让人动容。诚如当代诗人臧克家所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朱老用善意释放初心光辉,用坚持勇挑使命重担,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给他的最后一项任务。
工作人员接过朱老的捐赠,这份捐赠很重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