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琳
如果没有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许,李兴国还依然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在库都尔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当一名森林调查员,每天单位家庭两点一线,享受一家三口的幸福时光……可是命运偏偏就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2005年8月的一天,李兴国在下班途中不幸遭遇了车祸,单位得知这一消息后赶紧把他送到了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由于病情严重,随即转入呼伦贝尔仁爱康复医院继续治疗,但最终也没能让李兴国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他被确诊为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曾经那个身高一米八,身强体壮的男人,从此就要瘫痪在床,让正值壮年的他一下子坠入了人生的低谷:“感觉天都塌下来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与李兴国一样感同身受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那一年,李兴国39岁,妻子史庆杰36岁,女儿才12岁正读小学五年级。
家人不离不弃
李兴国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由妻子照顾,由于缺少护理经验,第二年,李兴国得了严重的褥疮,只好再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这一住就是半年之久。妻子总是要勤给他翻身擦洗,生怕再出一点差错和疏漏。这种度日如年的日子给他们带来的心理煎熬,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和忍受的。
而李兴国依旧无法接受高位截瘫的事实,整日自暴自弃地折磨自己,妻子和女儿也时常战战兢兢。突然有一天,女儿想要哄李兴国开心,就一边在他面前扮鬼脸,一边讲述学校和书本上的奇闻乐事,原本还要发脾气的李兴国体会到了女儿的用心,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微笑,妻子看到这一幕,也跟着笑了,可是笑着笑着一家人都哭了,三口人满含热泪的拥抱在一起。
就是这件事激发了李兴国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史庆杰照顾好丈夫、养育好女儿,再苦再累也要保全这个家的决心。
当时,有好多人都劝史庆杰放弃丈夫,因为她还年轻,可以多为自己做些打算,寻找新的生活,然而,这些都没能使她产生丝毫的动摇。自1991年嫁给李兴国,她就明白一个道理,既然两个人已经组建了家庭,相互之间就应该有担当、有责任。必须撑起这个家,否则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内疚终生。
平常看似普通简单的事情,对李兴国和史庆杰来说却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大小便问题。李兴国每天都要插导尿管,需要时常清理更换,排一次大便基本上需要一个半小时。史庆杰要先给他按摩腹部15分钟以上,然后再给他打上开塞露。如果还是排不出来,怕憋坏丈夫,她就用手去抠。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苦和辛酸的经历,他们也都一一克服。
生活由阴转晴
值得全家人高兴的是,2009年,乘着棚改政策的春风,他们一家从四处漏风的板夹泥房搬进了新楼房,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在史庆杰的感化和精心照顾下,李兴国的心态也渐渐地调整了过来,病情也趋于稳定。李兴国深知“是妻子和女儿的不离不弃和悉心照料,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就太对不起她们了。”
从那以后,李兴国开始加强锻炼,增强臂力。每天坚持用臂力棒做练习,从十几个逐渐增加到几十个,就连坐在轮椅上时,也试着用双臂支撑身体进行起落训练。
李兴国每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这间60平米的屋子,但他能熟练自如的推动轮椅进出各个房,。家里的花也渐渐多了起来,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其中,有一盆长势特别好的杜鹃花,李兴国说这是女儿考上大学那年养的,看着这些花,没事浇浇水、勤打理,心情也会好起来。
变化的不只有心理,还有李兴国的体重,增到了170多斤,妻子给他翻身有些吃力,可看着丈夫一天天的进步,心里便十分欣慰。
“说实在的,大风大浪都经历了,还有什么可怕的?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只要坚持,总有能做成的时候。”李兴国时常这么鼓励自己。
日积月累,他不断刷新着记录,勇敢地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一次独立从床沿挪到轮椅上、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坐轮椅到厨房做饭、第一次练习写字帖,家里厚厚的一摞字帖都是女儿特意为李兴国买的。李兴国能做这些,妻子已经很知足了,而他却想靠双臂做更多的事情,生活也不再枯燥和单调……
如今,妻子退休了,可以全身心照顾李兴国,女儿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每天都会和父母视频聊天,他们的生活也一天好似一天。
15年五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真情守护,渐渐抚平了李兴国的伤痛,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自强不息,从生活不能自理到半自理,他用坚实的臂膀守护家庭的圆满幸福。妻子和女儿,就是李兴国的精神支柱和人生的全部意义,正如妻子所说的那样:“一家三口在一起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