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红
近日的一天清晨7点多,太阳还没露出山岗,魏彦光就来到广场的雪雕场,开始他一天的艺术创作。一会儿的功夫,他的帽子和衣领口上就挂了白霜,铲落的雪花黏在袖管上,像戴上了一副白色的套袖。几天来,他每天天不太亮就来到这里,中午匆匆吃口饭,一直干到天黑看不清为止。
魏彦光是绰尔林业局有限公司资源管理处综合检查站的一名检查员。他的工作本与艺术一点儿也不搭界,但这几年的冬天,每年他都会一连数日“钉”在惠民广场参与雪雕制作,他们的团队制作完成的几件作品已经在惠民广场展出。经过几年的历练,他俨然成了绰尔雪雕雕刻方面的“行家”。
为挖掘冰雪文化,增加冬季旅游看点,反映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从2018年冬天开始,每年绰尔林业局都组织职工在惠民广场制作雪雕,为绰尔增添靓丽的风景。
这让从小就喜欢美术的魏彦光有了表现艺术才能的机会。魏彦光的父亲喜欢绘画,受父亲影响,他也总喜欢在纸上勾勾画画。从上小学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为班级出板报。参加工作以后,单位出板报的活自然都交给他。接到公司做雪雕的任务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他。
可做雪雕不比一般的纸上绘画。当手中的画笔变成了雪铲,一张纸变成了一堆雪,魏彦光的艺术创作有了天壤之别。刚开始创作雪雕,着实让他费了一番脑筋,好在公司聘请了外地雪雕专家,让魏彦光找到
了求师拜艺之门。他抓住每次老
师在现场指导的机会,围着老师
问个不停,通过老师的耐心解
答,他慢慢找到了雕刻雪雕的技
巧。
为了把平面的绘画“立体”起来,每次接到任务后,魏彦光都要把图纸临摹一遍,把各个部位的形状、位置记在头脑里。“这样做起来心里才有数。”魏彦光说。
今年,魏彦光所在的资源管理处抽到了一个难度最大的雕刻任务,是寓意“金牛迎春”的五头大牛。五头牛前后交错排列,神情各异,要雕好这件作品绝非易事。雕刻大体积的动物,魏彦光还是“零经验”。请教老师、研究雕刻方案不必说,每天,魏彦光从广场回来,满脑子依然是构思雪雕的雕刻方法。他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其他雕刻师的经验,拿出每天雕刻过程中拍下来的细节,仔仔细细地琢磨,反复推敲、调整步骤,计划下一步的雕刻思路。
人工造雪、支盒子、堆基础、排尺寸、定位置、雕大框……哪一道工序的好坏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品质量和效果。为了呈现最完美的作品,从开始堆雪方,魏彦光就跟着大家一起干。做雪雕是作“减法”的艺术,即需要分工合作,等轮廓出来以后,接下来的精雕细琢,没有点儿美术功底的人往往会帮“倒忙”,所以,精雕的细活几乎都包揽在魏彦光一个人身上。
零下30多摄氏度的室外,魏彦光一会儿对着图纸反复观察、琢磨,一会儿拿起雪铲或角刀、磨刀,围着雪雕上上下下雕琢,一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依然沉浸在创作中,对外界的寒冷不为所动。
当他的作品渐渐有了雏形,广场上来观看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雕得不错,挺像回事儿!”
“是外地来的艺术家吧?!”……
观众的称赞给了魏彦光极大地鼓励。但在大家的评论中,魏彦光最喜欢的还是“批评”意见。“知道哪雕得不好,才能改进和提高。”魏彦光说。
在雕刻期间,不时有其他单位的职工过来请教,每次魏彦光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经过精心准备,1月10日,绰尔林业局有限公司10个单位的雪雕作品基本完工,资源管理处“金牛迎春”主题作品一经展出便吸引了大批观众,那韧劲十足、牛气冲天、栩栩如生的五头牛仿佛踏雪而出,以奋斗的姿态迎接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