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北疆第一园”的精彩嬗变

凌鹤闻
2022-02-18
2186
○郑云涛
        近年来,克一河森工公司因地制宜,举全局之力精心规划,先后完成兴安国家森林公园修编工作,修复标志性建筑———吊桥,修缮公园内的长廊、七星亭、标本室、十二生肖雕像、公园大门等,增设了路灯、路标、连椅、垃圾箱、环保厕所等基础设施;重新铺设了南山栈道,并将通厅桥改建成了悬索桥,新铺设了7.8公里骑行环路,使兴安国家森林公园旧貌换新颜,成为老百姓健身、游玩、拍照、打卡、登山看日出的必去之地。
        “素有‘北疆第一园’之称的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86年,老一辈务林人高瞻远瞩,为克一河森工公司发展森林旅游奠定了基础。如今,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已是公司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景点,承载着克一河人的无限寄托和厚重情感。”当提起克一河森工公司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尤其是森林公园去年以来的发展变化,克一河森工公司旅游管理中心主任赵旭平打开了话匣子。
       走进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可以看到,新建的大门融入了鄂伦春族元素,整体造型宛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航行于茫茫林海之中;园区标志性建筑———长180米的吊桥复建后更显雄伟壮观,犹如长虹卧波,又似金龙飞渡,横跨于克一河河水之上;通厅索桥与吊桥遥相呼应,成为园区一处别致的景观;新修建的三段木质栈道总长1100米,迂回曲折,似蛟龙盘绕,穿越丛林之间,连接亭台楼阁,成为游人休闲健身、观景的最佳路线。在重新装修布置的青少年动植物教育基地,以春、夏、秋、冬为布景,展示着林区特有的动植物共350余种。
      “园区内这条新铺设的7.8公里骑行环路,穿越公园最佳风景区,一路河水相伴、松香四溢、鸟鸣山幽;森林养生步道‘十八弯’,蜿蜒曲折、曲径通幽,两侧云杉、樟子松、山杨如士兵列阵待发,遮天蔽日;重新装饰过的‘十二属相’栩栩如生、憨态可掬,布守在‘十八弯’。”赵旭平一边指着不远处的骑行环路,一边娓娓道来。
      近两年来,克一河森工公司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以“鄂伦春自治旗西大门”为区域定位,以301省道和海拉尔———根河———阿里河———加格达奇旅游黄金线路上的“旅游驿站”为功能定位,确立了以兴安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以生态旅游休闲驿站索图罕和森林康养基地托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旅游发展规划,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巩固传统产业基础,培育新兴产业,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种植、养殖、特色餐饮、森林康养、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项要素,逐步打造集森林旅游观光、森林康养和森工文化特色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企业转型发展。
      穿行在兴安国家森林公园里的密林中,有两座造型别异的红瓦盖的木刻楞房十分引人注目,挂在木房正面的牌匾上写着两个苍劲的大字“林苑”。木房内布置着独特的酒吧装饰,屋内窗明几净,令人感到舒适、惬意。赵旭平介绍道,“2021年7月,我们不仅将这里修缮好的木刻楞房重新启用,还把诺敏湖生态园里的蒙古包也进行重新维修并启用,两个园区同时进行了试营业。它们的启用不仅给两个园区增添了亮丽的风景,还提升了餐饮品位。无论是环境格调,还是菜肴品质,都给人以新奇之感,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品尝。”
       几年来,经过克一河森工公司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克一河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2020年,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已成功申报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国家2A级景区。如今的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华彩绽放,正以崭新的风貌迎接八方来客。被评为中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的托河森林康养基地已初步建成游客接待中心、民俗院落、森林人家、康养步道、沁园等景区景点;生态旅游休闲驿站索图罕,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规划、建设之中。
       远方虽远,但步履未停。克一河森工公司在绿色转型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打造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线,带动林下经济、特色种植养殖、苗木产业、森林碳汇等绿色产业的“1+N”产业发展体系。通过森林旅游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把守护的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努力谱写着动人的奋斗之歌。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