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尧
他背部微驼、皮肤稍黑、非常爱笑;他体形消瘦、手脚麻利、力气不小;他常常是头戴厨师帽,身着厨师服,一手拿铲,一手放盐,他就是绰源森工公司宾馆的厨师刘波。
异地求学,与厨师职业结下不解之缘
“小时候家里穷,我就认为当厨师能够吃饱饭。”谈起为什么选择当厨师,刘波笑着说。
中学毕业后,刘波就只身前往山东省求学厨艺。求学过程中,他每天反复切土豆丝练刀工,或端着装有6斤砂子的炒锅练习腕部与手臂相互交叉使力的基本功。练到最后,他的手臂酸痛到拿水杯的力气都没有,但第二天刘波还是准时出现在灶台前,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那时候不只在学校里学习厨艺,晚上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就去路边摊找老板商量,免费给他们打下手,顾客少时,我们还会央求老板让我们炒菜。”回想当年,刘波仍然记忆犹新。
回到家乡,将兴趣融入岗位
刘波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林二代,父亲刘金山退休前在绰源森工公司防火办(现应急事务处)从事瞭望员工作。刘波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深深地爱着这片林海。
在学成厨艺后,刘波回到了林区,成为防火办的一名森林消防队员,但他仍希望能够有机会一展厨艺。而此时,单位食堂正好缺人手,刘波就主动请缨调去食堂工作。
刘波刚到食堂时,烧6个菜,就能做糊4个,而且不是汤太咸就是肉没熟。师傅看到他手足无措、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陪他一起寻找失误的原因。原来食堂的大锅菜在做法上和饭店的小炒锅差别很大。得知缘由后,于波暗暗地告诉自己“要想办法成功。”
刘波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利用休息时间努力钻研大锅菜的做法,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他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高温的食堂操作间里,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通过不懈努力,他开始驾轻就熟地在属于他的领域挥洒自己的汗水,炒、炸、焖、煨、炖、蒸,样样精通。
“不光要让队员们吃饱,还要让队员们吃好!”刘波深知这一点。于是,他不断改进和完善菜谱,并且细心地在食堂墙面上挂上一个点菜本。一段时间后,干 小鸡、红烧排骨、红烧肉等一道道色香味美的菜肴经常出现在食堂的打饭窗口。
更换岗位,演绎美味人生
2015年,当刘波在防火办厨师岗位上工作得有声有色时,被调到了公司宾馆的餐饮部。刘波倍加珍惜此次机会,在新的岗位上不断激励自己向新的“高地”迈进。
刘波像是回到当初上学一般,每天都苦练刀工、雕花等技巧。他时刻要求自己,切菜时要做到厚薄一致,出餐时要做到外形美观。为了不断完善自己的厨艺,刘波多次到阿尔山、牙克石等地学习各种烹饪方法。
在工作中,刘波一直致力于将各种山野菜作为重要菜品,真正做到“饭菜跟着特色走,菜谱随着季节走”。每到山野菜收获的季节,他和同事们就进山采集山野菜,回来后,或腌或晒,并确保山野菜的质量。此外,他还致力于菜品的创新。他发现将柳根鱼和柳蒿芽炖在一起,做出的菜风味独特,别具一格,特别是加入土豆丁、红小豆等配菜后,口感更佳。菜品推出,同事们尝过后纷纷点赞,这道菜也成了他的招牌菜,取名为“二柳相会”。
2018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旅游美食节特色食材宴席展中,刘波所在的厨师团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特色菜品,荣获金奖。
一刀一板,千丝万缕,切出厨师好手艺;一锅一铲,炖炸烹煮,做出美味好菜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波在灶台上“烹”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