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砥砺奋进的五年——满归:搭上“生态致富快车”

高娃
2017-06-19
1431

        十八大以来,满归林业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生态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理念,从扶观念、扶能力、扶产业方面下硬功、苦功,精准实施“一厂一品,一户一坊”,撬动职工群众小康生活支点,越来越多的职工享受到绿色福祉,搭上了“生态致富”快车。
        想要“口袋”富起来,先让“脑袋”富起来。这个局坚持把“扶观念”作为精准扶贫的“一号工程”,通过政策宣讲、技术培训、选树典型、党员带头等方式,破除贫困职工“等、靠、要”思想,自发参与到脱贫行动中。他们建立了上下联动 、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的推进机制,制定了《转型产业暨家庭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成立了家庭经济产业协会和基金会,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产销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切实免除职工自主创业的后顾之忧。同时,他们还设立了产业发展“特殊贡献”奖励基金,专项奖励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并对食用菌培植户给予每袋0.5元的补贴,使各单位发展家庭经济的积极性逐渐高涨。
        他们把深入调研作为基础环节,着力在产业“精准”上下功夫,确定了以生态旅游、苗木培育、食用菌培植、特色种植养殖、野品采摘5大类林下经济产业为主导的林下经济产业,规划打造满归大型食用菌培植基地,成为困难职工实现自主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
        在凝翠山下白马食用菌培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的食用菌培植大棚里,一串串“糖葫芦”般悬挂的菌袋焕发着生机……这就是满归林业局职工们的“钱串串”,也是林业局以产业发展推动整体脱贫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2015年,林业局先期为培植户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兴建食用菌产业基地,共架设面积6.8万平方米菌棚126栋,通过实行合作社主导、基地化运作、职工自主经营,生产木耳、灵芝、猴头收获干品15万斤,实现良好收益。
        为增强精准施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他们以扶贫对象、内容、目标、措施、考评“五个精准”为原则,引导贫困职工发展禽畜养殖、蔬菜种植等传统种养业和家庭旅馆、家庭餐馆,拓展致富脱贫渠道,打开脱贫致富的“瓶颈”。2012年,局工会从外地购买1.5万只鸡雏,无偿提供给35户困难职工饲养,入冬前以高于市场一倍价格回收,再以福利的形式补贴山场一线职工,使这些贫困户实现创收,得到了实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贫困职工找到了适合自己脱贫的路子,对致富感到信心十足。高地林场职工杨绍清是贫困户,一直靠低保维持生活,单位根据档案中记录的帮扶需求,全力扶持他开小吃店,不仅帮他向局工会申请2万元无息贷款,还提供车辆、沙石等建筑材料给他使用。“没有单位的支持帮助,就没有我今天。”杨绍清夫妻把砂锅馅饼店经营的红红火火,感觉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多亏林业局的好政策,每年林业局都给我提供几万元的无息贷款,让我圆了致富梦。我现在有大小猪舍300多平米,马上又有一批小猪出栏,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还是蛮有干头儿的。”白马林场贫困职工黄继彬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被林业局树为家庭经济示范户。
        在推动家庭经济发展中,这个局实施“支部引领、领导示范、党员包抓、群众主导”的模式,建立了两级班子成员联系点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每名领导干部与困难户结对子,进行“一对一”、“三对一”精准帮扶,打造“结对”帮扶和“造血”帮扶品牌。据了解,5年来,这个局大力扶持贫困职工自主创业、养殖增收,为202名有发展前景的家庭经济贫困户发放小额无息贷款377.5万元,131人实现了脱贫。(张俊云)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