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大山的“守护神”,日日夜夜地守护在大山的深处。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莫尔道嘎林业局5484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中,护林员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行走,守卫着这片大森林,他们的汗水洒遍了山间的每一条小路。
近日,记者乘车来到距局址26公里处的一个三叉路口,莫尔道嘎林业局红旗管护所在这里设立了临时沟系封堵站点。
记者看到,从局址出来的这条路在这里分为两个岔口,一条通往旅游景区——太平林场,另一条通往深山的道路被一根栏杆堵截。路旁是一处不足10平方米的灰色帐篷,帐篷的四周漆着蓝边,棱角分明。这里的4名护林员进行两组轮换,每组要在山上值班一周。当走进地面裸露着沙土的帐篷时记者发现,里面空间不大但十分整洁,两张床,有炉子与做饭的铁锅。几样简单的生活用品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帐篷内悬挂着的《防火制度》却是最显眼的装饰物。
当班的护林员罗国光48岁、张春良50岁,他们在林业局工作了近30年,之前他们是林场主伐一队的采伐工人,停伐后在林场的安排下做起了护林员。
张春良告诉记者:“我们是4月15日进入春季森林防火紧要期时来到这里设立临时站点的,5月中旬后,进山的游客和采集山野菜的人越来越多,为防止他们带来防火隐患,林业局在这里设立了临时封堵站,严禁闲散人员进入深山。”
“人在山下这个时候穿半袖与单裤,我们护林员穿着棉裤与毛衣在帐篷里也不觉得热,有时赶上阴雨天帐篷里阴冷,被褥特别的潮湿,我的身上经常起潮疙瘩。在外人看来,护林员是一份十分枯燥且艰苦的工作,而对于我们来说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这里手机没有信号,连收音机信号也都收不到。
没有电,只能点蜡烛。水就更是难事了,我们经常要到沟塘找水喝。但这没有什么大不了。在山上虽然苦闷了些,但每天看到那些野生动物在林子里悠闲散步,心里总是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森林及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罗国光说起在山里生活工作的感受,滔滔不绝。
采访中,张春良告诉记者,停伐后,他们的工资没有降低,收入还增加了,一年要4万多元。他热爱这片美丽如画的大森林。能够守护这片森林的安全,他觉得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只要身子骨还硬朗,就一定要坚守下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莫尔道嘎,这样的堵卡站点有25个,护林员100名,罗国光、张春良只是他们的一部分。为防止外来人员入山用火、不法盗猎分子潜入森林,每到这个时期莫尔道嘎林业局的护林员们都要在山林里的重点区域安营扎寨、设立卡站。
据了解,莫尔道嘎林业局在今年的防火工作中把控制住人作为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道路封锁、山上封沟、地毯式“三清”等方式,保证第一道防线固若金汤。同时,把生态保护作为必须履行的第一责任,同每一名林业干部职工的权责相连,政绩挂钩,把生态保护各项任务记在心里、盯在眼中、扛在肩上、抓在手里,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张淳源 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