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陈放是克一河林业局防火办的防扑火通讯员。2019年,这位85后的小伙子被管理局授予“林业工匠”称号,是什么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在众多林业职工中脱颖而出呢?在他的同事眼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同事眼中的好班长
“陈放是2008年分配到克一河林业局森林消防队的,在日常劳动和扑火战斗中他都是冲在最前面,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选举为一中队三班班长。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俩分到了一个清理排水沟的任务,陈放第一个跳下去开始干活,后来我发现他出很多汗就让别的同志换换他,他说没事还能再干会,可转头再看他脸都白了,我和他急了他才告诉我说胃疼好几天了......”陈放的原队长丁森说道。
——师傅眼中的好徒弟
“陈放这孩子没得说,从跟我学短波通讯开始就特别热爱这个职业,别的孩子连问都不问、看都不看的东西,他却特别感兴趣,而且用咱们的话说就是特别‘钻’而且还特别灵,一学就会。林区人都知道火场的变化那是瞬息万变!每次在火场的通讯保障全靠像他这样技术人员,特别是援外扑火的时候这一两百人的生命都攥在咱们手里呢。后勤跟不上,油脂上不来,那就面临灭顶之灾!‘对讲机’这东西有时候在更换电池的时候容易‘跑频’每次都必须重新校对,陈放每次跟扑火队外援之前总会提前将当地的频段调好。为了保险起见,他把各林业局的频段都打印出来制作成了卡片塑封好了揣在兜里,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方便扑火,他自己买了一个工具包,把地图、GPS、北斗、对讲机、电池和发电机都放在包里。这个包看着不大,但少说也有50斤,都是沉家伙,可是这些都是陈放的宝贝,因为在火场这些东西缺一不可,是保障火场通讯的必备。每次从火场回来他都把设备拆解后进行晾晒、保养、充电,随时准备好下一次的出发......”陈放的师傅刘启强说。
——长辈心中的好孩子
“这孩子是2011年调入防火办的,由于防火办的技术人员老龄化,急缺吃苦耐劳的技术人员,组织上考虑再三,决定培养陈放同志。这个孩子特别的谦虚好学,在遇到技术方面的不懂的就跑去请教师傅,工作之余就看专业书,驻防的时候大家都坐在一起打扑克,他就捧着书在那看,很快他就掌握了短波通讯技术、GPS和北斗系统的使用方法。后来通过培训,他还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目前他已经能熟练使用这个系统而且把林业局的各个扑火道路、桥涵、沟系的位置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2019年,陈放跟随队员在北部原始森林驻防了40天,他在火场上就待了18天,一点怨言都没有。
一次在火场遇到其他局援外扑火队被火场分割走散,与火场指挥部和本局无法联系,陈放主动上前问明情况:原来是对讲机不同频自己手里有频率可是不会输入,他谦虚的拿过对讲机说自己试试看,结果鼓捣了没一会就都通了,那个带队领导见状兴奋的无以言表啊,抓住陈放的手半天没有撒开。通行的同事们也都打心眼里佩服这孩子,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这孩子还是技术过硬,心里有底啊!
北部原始森林山高林密,还是雷击火频发的地带。有的时候指挥部只给咱们扑火队伍一个起火点坐标,咱们的队伍就得凭着一个坐标到达火场。陈放就结合地图在行进路上与火场坐标之间预判坐标点,提前规划行军路线,让大家少走了不少冤枉路,这小子没说的,就一个字——行!”程传峰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还有还有......这孩子有毅力啊,他为了更适应这份工作,从原来快到150斤的体重减到了120斤,每天都坚持锻炼,确实让人佩服。”程传峰站起来补充道。
11年的防灭火工作给予了陈放一个充实的自我,不断完善的自由天空,无论知识、能力还是个人的素质 ,都获益匪浅。他来自基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中,从未有丝毫的怠慢和松懈,也正是他谦虚、认干、实干的精神,才赋予他“林业工匠”的称号。(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