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不能带着微短剧思维做长剧

王琦
2024-11-18
2016

                                                                  王婧

  “带着微短剧思维做长剧集”成为今年业界颇为引人注意的创作趋势。在一些长剧集中,经典叙事的谋篇布局、铺垫伏笔被具有压迫感的前置高潮、高频反转、金句台词消解。在“快”“狠”“爽”的创作观念下,作品铺陈叙事时的娓娓道来、细腻描写少了,强烈冲突、激烈表达多了。随着剧情发展节奏越来越快,部分作品出现叙事混乱,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使观众看时心情紧张刺激,看后感觉空洞乏味,更别说获得丰富隽永、回味无穷的观赏感受了。

  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创作倾向与当今时代语境有关,如社会加速是当今创作者与观众共处的环境。在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看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通信科技领域的“数字化革命”引发了社会加速,其直接的改变是社会“时间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们享受着线上生活的便捷和高效,却也面临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困扰。当观众将这种加速体验带入影视欣赏时,便希望能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耐心探究故事背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铺垫,不自觉地要求情节成倍速地发展推进,甚至将情节密度大、反转频次多视为选择影视作品的标准。微短剧的高速发展无形中加速了这种审美变化。因为微短剧单集通常不超过10分钟,最短的甚至不足60秒。为了在如此短的篇幅内快速吸引人的眼球,部分创作者反复使用能快速刺激感官和情绪的套路化剧情,比如英俊多金脾气差,看似风流却只对平凡的女主角情有独钟的霸道总裁故事,一路逆袭、以“主角光环”走向人生巅峰的穿越重生类型等,也让不少观众形成了追求极致爽感的观赏需求。

  极致爽感意味着快速的情感更迭和强烈的情感冲突。有的长剧集为了迎合观众对这种极致爽感的需求,堆砌冲突元素、制造离奇剧情,故意在人物之间制造出身、阶层、地域等简单的对立关系,以较量、对抗取代温暖真挚、细腻委婉的情感表达,用争吵、伤害等粗暴却看似更有效率的方式解决复杂多层次的情感冲突,导致剧情难以自圆其说,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有的长剧集塑造扁平甚至标签化的人物形象,建构戏剧化却不符合现实逻辑的人物关系,让人物之间依靠某些外在条件建立情感关系,又在发现对方身上有一点瑕疵毛病时就立刻解除关系。如此一来,人物登场好似走马灯,很多人物沦为工具人,所作所为缺乏充分的情感动机和行为逻辑。人物与人物之间也缺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深层情感连接,不仅无法对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进行深刻观照,反而容易助长戾气、激化矛盾、制造冲突。

  长剧集创作有责任引导观众关注有温度的现实世界,感受个体与个体、与时代、与社会之间的真实互动。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长剧集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应随波逐流,以微短剧的创作思维为指导,而是应当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走出差异化的创作路线,为观众奉献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比如,尝试新的叙事结构和手法优化剧情结构,运用非线性叙事、多视角叙事等手段,增强作品的创新性;探索多种题材和类型,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避免内容同质化和对IP的过度依赖;发挥长篇幅的视听优势,在时间和空间的调度上大胆探索,提升剧集的审美体验;深入挖掘角色性格特征,抓住符合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细节,塑造丰满鲜活的主人公,建构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揭示社会关系和冲突的人物关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以严谨的创作态度架设缜密完整的叙事结构,捋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在作品与观众所处的生活之间建立紧密连接,用强大的情感力量丰富观众对生活的感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长剧集叙事及其情感表达的守正创新。(据光明网)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