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种子“穿新衣”注入“芯”力量

王景双
2025-09-01
451

■本报通讯员 刘建华 

近日,欧肯河农牧场分公司迎来里程碑时刻,集团公司首台现代化种子包衣设备正式在此扎根落户,投入“服役”。这台代表农垦技术前沿的“新成员”,不仅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技术动能,更以高效和节约变革了传统的种子处理方式,成为推动农垦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处理中心,种子包衣设备运行的声音平稳规律。粒粒精选良种通过输送带有序进入核心处理单元,精密喷洒的种衣剂如同为种子量身定制了一层细腻均匀的科技“外衣”。分管农业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刘学文弯腰捏起一把完成包衣的种子,满意地点点头,说:“色泽包满均匀,基本看不出破粒情况,关键药剂附着性也很理想。”作为多年和良种打交道的专家,刘学文肯定了设备包衣的效果。包衣处理后的种子就如配备了微型‘护身法宝’,对地下害虫和致病菌有较好的防护效果,预计整体出苗率至少提升15%。

新设备以科技之力重绘工作效率图谱。“过去依赖人工或老式设备,操作慢、均匀度难以保障。”统管队长刘承伟坦言,现在全程机械化,处理速度大幅跃升,整个种子准备的链条几乎被压缩减半。

效率提升也意味着成本的节约,农牧科技部部长高振东精准估算,除去包衣药剂本身提升防病能力、降低后期施药的综合价值外,单单种子用量减少一项,新设备预计就能为分公司每处理一吨种子节省成本约600元。

作为集团公司部署该设备的首家试点单位,欧肯河分公司总经理王君海说:“新设备的落地是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绿色可持续方向加速转型的关键落子,体现了分公司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前瞻谋划。”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