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认识脑梗死这一健康“隐形杀手”

王琦
2025-01-20
2420

 吕小龙

       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流供应受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疾病,是一种起病急、症状严重的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病因

  脑梗死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大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大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当中的有效物质大量沉积在动脉血管内膜上,从而引起动脉血管管腔急剧狭窄、闭塞,形成血栓。

  (二)小动脉病变: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动脉硬化性病变以及纤维素性坏死。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也可以导致微小血管病变、小穿刺动脉硬化、免疫介导性的血管炎性病变以及遗传性疾病,均可使小穿刺动脉闭塞。

  (三)心源性疾病: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人工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等。这些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异常,心脏射血能力降低,心房内栓子脱落,从而引发心源性栓塞。

  (四)其他疾病:如烟雾病、动脉夹层、先天性肌纤维发育不良、凝血功能障碍等也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此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高风险因素也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中老年人群尤为易患。

  二.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因梗死部位和面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症状包括:

  (一)偏瘫: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运动能力受限。

  (二)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肢体等部位的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

  (三)失语: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表达困难、理解障碍或无法说话等症状。

  (四)头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这可能与高血压等风险因素有关。

  (五)短暂视力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视力障碍症状,一般可自行恢复。

  (六)精神语言改变:患者性格可能发生变化,表现为言语减少、说话困难或突然无法说话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预示着脑梗死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诊治。

  三.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生活习惯等,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的高风险因素。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偏瘫、感觉障碍等典型症状。

  辅助检查在脑梗死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脑部CT和MRI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此外,血液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脑梗死的病因和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四.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降糖、降脂等药物,以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降低脑梗死的风险。同时,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凝药物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三)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脑部血流供应。

  (四)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后的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语言和认知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五.预防

  脑梗死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控制高危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高危因素,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合理饮食包括减少高油、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尼古丁和酒精对血管的刺激,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三)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和乐观的态度,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和脑部检查也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检和脑部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脑部病变和血管问题,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供稿)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