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汉学书评》是杨联皗先生的作品。严格来说,这不是学术专著,而是他几十年中英文书评合集,其中中文书评18篇,英文书评47篇。
杨联皗研究以中国经济史为中心,尤其1952年完成的《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最为重要,另有代表性研究著作《中国制度史研究》、《汉学散策》、《国学探微》等。杨先生兴趣广泛,这一点从他常年写学术书评可以看出,书中所收六十多篇书评,涉及经济史、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敦煌学等等。在他研究之余,写书评是重要的落脚点。把写书评当学问来做,对于所评之书,他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总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批评性观点,加以讨论、佐证,并如数家珍概述该领域的历史和现状。这不是一般的书评作者能做到的。
杨联皗多年形成的写学术书评的习惯,用现在的说法叫书评思维。有时候,他在和其他学者的通信往来中,都会讨论一些书。碰到一些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书,他会请教所评之书领域的专家,必要时,和对方一起合作完成书评。读书、研究和评论,成为杨先生学术生涯的常态。当然,这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来的学术书评,现在看来有些陈旧或者说过时了,有些所评之书也不
见得是学术精品,但仍有不少著作如今还在不断再版,如李约瑟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出版时,杨先生就写了书评,指出书中多处错误。李约瑟本人看到了,再版时马上做了修订。而中国的多家出版社在出版该著作时,还在使用原来版本,甚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版本这些错误还在,而杨先生的书评实际上1955年就发表了。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并非说这些书评如今看来多么了不起,而是想说书评作为一种写作形式或研究方法,几十年前就被学界足够重视。而我们如今,虽然有大量媒体和刊物在做书评,但我们对书评真的重视吗?书评被作为一种写作形式独立存在吗?更多的,书评只是图书营销的一种形式。所有人都可以写书评,甚至可以写任何书的书评,这种乱象实际上都是我们媒体造成的。有人说杨先生这些书评过时了,没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恰恰是这种所谓过时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样的治学态度和写书评思维,在我看来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所以,我说杨先生这本书重要,就重要在引发我们对书评写作的思考,对一种文体或写作形式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