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读《绿色黄金》有感

刘雪婷
2017-01-20
2005

《绿色黄金》是一部茶叶史论著。身为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皇家历史学会会士,艾伦·麦克法兰在喜马拉雅山区有过三十年的田野调查经验,而且他的家族就是该地区的茶叶经营者。本书前言生动地叙述了家族在印度经营业以及与当地人接触的经历。

把茶比喻作“绿色黄金”,足见其迷人与金贵。作者列了一个数据:“在1711-1810年,英国政府从茶叶贸易中获得的税收高达7700万英镑”,从中可以一窥当时茶叶贸易的数额。中国在这项贸易中所获盈利之巨大引发了英国的不满。

英国人把目光投向了印度。这就是阿萨姆邦茶业兴起的契机。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入侵了这里,阿萨姆邦原本以蚕桑养殖为主的产业结构被打破,大面积地改为茶园,时至今日,阿萨姆邦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茶叶产区。全境拥有800多个中型和大型茶叶种植园,另外还有20多万个小型茶园,平均每年出产茶叶超过4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近20%。

作者对这段历史的阐述很清晰,而且写得跌宕起伏。梳理过程突出了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有关“茶叶原产地之争”。本书校译周重林是知名的茶叶史文化学者,他在与李乐骏合著的《茶叶江山》一书之中,曾经深度地剖析过这个问题。

“原产地”尚需考古和科技的进一步验证,但印度茶业借力中国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正是由于在印度寻找高质量的茶树的希望落空,英国政府才把目光转向了茶的故乡———中国。英国于1834年成立了茶叶委员会,负责调查引进中国茶树和茶树种子的可能性,在印度选择适合中国茶树的地区,并开展实验性种植。这个茶树委员会迅速采取了行动,他们立即遣派戈登到中国收集茶树和茶树种子,招募茶叶种植和加工专家。他们还发布了一个官方通告,征求有关印度最适合种植茶叶地区的意见。阿萨姆邦就是入选地区。

后来,红茶在印度得到了成功的种植,这还有赖于中国茶农的工作。1836年10月,第一批中国人抵达阿萨姆邦,有经验的茶农向募集的当地劳工传授经验。麦克法兰描述的制茶法明显来自于中国的传统,因为阿萨姆邦人以前通常是把土生茶叶当作蔬菜来烹煮食用,是中国人教会了印度人如何制茶,而且还有绿茶和红茶的工艺区别。

正如作者所论述的,茶叶对于推进英国工业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英国作为一个工业化帝国在经济上的腾飞而产生的消费需求是类似茶叶这种商品能得到生产、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印度茶叶迅速取代中国茶占据世界主要份额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印度实行了集约化的种植园管理模式,机械化大生产的制茶机器诞生并广泛应用,茶叶在推动工业、城市和人口增长等方面都对帝国产生了连锁反应。与此相对照,处于内忧外患的19世纪的中国,国力衰微、民生艰难,茶业以何为继?

饮茶之所以能变成世界性的生活方式,不可否认,英国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大规模的、成本低廉的茶叶生产,是英国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的结果。印度茶业借力中国一飞冲天,虽然有政治上的因素,但就如今的形势,已经转化成经济竞争的一种表现。中国茶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是不是也可以借借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