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初读沈从文作品,是中学课本中的《边城》节选。从此喜欢翠翠———在风日里养着,触目皆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天真活泼,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活脱脱一个自然之子,我见犹怜。同时也迷恋上沈从文如水般灵动清新的语言,朴实而脱俗的文风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脉脉深情。
如今,阅读沈从文似已成为一种时尚,年轻人手中多会捧读一本沈从文小说,沈氏经典语录广为传诵。一位过世三十年的作家在七八十年前所写的作品,于今日依然焕发活力,是件好事,但真正能读懂沈从文的又有几人呢?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是专为年轻人打造的青春版沈从文作品集,纳入了沈从文的经典小说、唯美散文和爱情书信。
我循着沈从文昔日的款款笔迹,试图进一步了解他。
湘西凤凰那灵性的山水和质朴的人民,生发出一种厚实、纯净的美,深深植入沈从文的心里,像水一样浸润在他的生命中,他小说多以此为背景,这座小城里每天都有新鲜事。翠翠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萧萧摘一朵南瓜花,戴到小丈夫头上……翠翠以外,我最喜欢的即是萧萧,更多的应是一种同情和怜爱。
萧萧身上极具悲剧色彩,她没有母亲,从小寄养在伯父家。十二岁时,什么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小丈夫还不到三岁,这让花狗得了机会,抢先在萧萧肚子里下了种,进而被发现,萧萧遭到囚禁,还可能会被沉潭而丧命。这一连串的遭遇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无疑是悲惨的。但从小说中,很难真切体会到悲剧的味道,不会似一般的悲剧小说读之落泪。因为在深陷悲剧之中的萧萧身上,又有着难得的乐观精神。
别人做媳妇都哭,萧萧却不哭,直接进了新家门。帮家中做杂事,洗衣、搓尿片,照顾小丈夫,陪他玩,并不觉过得辛苦。萧萧梦想爱情,渴望自由。到了夜里,做这种年龄的人所做的梦;看到“女学生”,便幻想成为女学生。萧萧所作所为完全遵从本心,不受礼教束缚。性格使然,她与花狗偷尝了禁果,体现出冲破束缚,解放人性之果敢。
沈从文对生命与爱推崇备至,也从不逃避死亡。在此处,他却让萧萧避过了沉潭,发卖的命运,令我紧张的心情得以沉缓,感知得到沈从文对人性美的追求。
我不知道萧萧的样子,但总觉得她应是很美很美的,然美丽总使人忧愁。多年以后,萧萧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屋前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这个小说的结尾短而有味,会不会又有一个女孩成为萧萧新生儿子的童养媳,重蹈她的命运?我不敢往下想。
与《萧萧》一般,沈从文大部分小说都有着散文化的笔调和抒情化的叙事风格,故事氤氲在水一样灵动清澈的语言中。如汪曾祺评价《边城》所道:“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散文卷名为“时光知味”,我觉最有味道,集中了《湘行散记》中的名篇,镌刻下沈从文在湘西的难忘时光,使我对他描写的这片土地心向往之。
我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走一走沈从文笔下的美妙的地方,即使山不复静,水不复清,沿途的人们不曾记得他的模样,但总有他行过的脚迹———看一看鸭窠围的风雪,听一听沅水之畔的鸟语虫鸣,九妹做的玫瑰糖想来味道必是不错,“桃源”就是陶渊明描述的那个人间仙境吧……
沈从文不仅在小说中创造了诗情画意的世界,而且还将诗的抒情写意之气质倾注于散文之上。当徜徉期间,能够真切感受到行文中流淌的涓涓诗意。情之所致,流诸笔端,显露在每一个句点。这是沈从文对故土的一份难舍的情愫和深深的眷恋。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一书,以情感主题贯穿,最具深情的当属最后一部分“书信卷”———1934年初,沈从文在返乡的小船上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书信。
我想象着二哥沈从文在颠簸的小船上为他的三三写信的场景,听橹歌阵阵,赏两岸楚楚风景,即使有风有雨,心中也是暖的,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情味吧。
我们知道了沈从文的用情至深,自是源于他书信中的这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此处契合书名,是啊,遇见了这么多人,发现还是你最好,曾经沧海难为水,从此以后,我的世界只有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读罢全书,你问我懂了沈从文吗,我不敢说懂。我想,张允和写给沈从文的挽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来形容他最贴切不过。他曾说过:“到将来,你会懂我。”“将来”是个不定数,我还有大把时间去读沈从文的文字,触碰和感受他心中的涓滴意念,即使现在不懂,将来慢慢懂。 □刘钊
林海日报社主办林海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15-0074林海日报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