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当第三次拿起金一南教授的著作《苦难辉煌》,前言这句话仍然像高空落下的铜钟,振聋发聩,回声袅袅。
《苦难辉煌》是共产党员、当代作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金一南创作的纪实文学,首次出版于2009年,2011年3月,《苦难辉煌》获“中国出版政府奖”。2013年,该书被改编成12集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对这本书感兴趣,不是因为这些简介上的光环,而是因为偶尔听到金一南教授的一次讲座,金教授介绍他在一次去太平洋参加军演时,遇到了强大的风浪,十几米高的大浪一个接着一个打向军舰,船舷上的雷达都被大浪打掉了,整个船在风雨中前途未卜。金一南将军说当时最担心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他花了多年心血写成的 《苦难辉煌》手稿,最希望能有一架直升机来,把存有他手稿的电脑带走。是什么样的稿子让金教授看的比他的性命还重要?我马上对这本《苦难辉煌》充满了非常大的好奇心。
翻开书读上几行,迎面扑来的激情让人就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用笔写的,而是用作者带岩浆喷薄般的情感热度,用对历史的敬畏、对生命的体验,对人性的透视,绘制而成的巨幅画卷。
从着手收集材料到完成 《苦难辉煌》的撰写,金一南教授用了整整十五年时间,其间研读了五百多本书,整理了三百多万字的笔记。为了能够对一次会议、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金一南对影响中国政治走向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苏联和共产国际、日本军阀等政治力量,分别整理出长达三十年的大事年表。按照这张表,他对同一时期这几大力量的战略决策、部署行动,进行反复的比较。
这本书在二十世纪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大国际背景下,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弘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建党初期,一次次革命起义失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次残酷的围剿,上百万的优秀党员一批批倒下,中国共产党在无比残酷的环境顽强的发展并壮大,如星星之火迅速燃烧。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用28年就建立了新中国!
作者的笔触充满激情又客观理性,每一个历史事件后的背景,都如电影般娓娓道来,国民党政权的发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政策和历史,军阀割据的种种力量交错,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挫折、再发展,五次反围剿时候的千钧一发,党内在最困难时候的焦虑和困惑。书中最动人的是对人性的描摹,对历史的客观描述,不回避我们走过的弯路,甚至犯下的错误。这份客观回望,让全书始终散发着一种更加亲切的气场,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苦难辉煌》的写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金一南看到,转型期的中国在取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思潮汹涌而来,出现了怀疑历史、否定理想、动摇信仰的思潮。他在写完长征章节之后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你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你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是这一点你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的不死精神与非凡气概。”
《苦难辉煌》写作方式新颖活泼、引人入胜。互动式叙事很快抓住了读者的心。纵览全书,作者心中始终在与读者心灵互动。书一开篇就提出“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核心问题,随后以一系列的设问形式展开论述,旁征博引,一步一步给出答案。其次是靠文学味动人。这部书是一部大情景的政治散文、文学史诗,书中妙语连珠,巧妙地把睿智的思想和激情美感的文字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三是靠逻辑性服人。坚持从细节写起、从小事写起,一点点挖掘、一层层剥离,穿越中国近代史以来的整个历史。
合上这本厚厚的 《苦难辉煌》,仿佛眼前还是中国革命历史中那个充满斗争的,充满激情的场面。中国共产党带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冲撞中发展,壮大,走向辉煌。
好的作品就好像孔子形容好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本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更是余韵悠长,回肠荡气,让人久久回味。
□杜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