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力量》以丰富的历史素材、权威的学术观点,通过深入全面的发掘与展现,通过“文明根脉”“精神底色”“历史之轮”“书写人生”“全民阅读”五个部分的阐述,还原了人类通过书籍积淀进化和改变命运的文明史诗。《读书的力量》所贯穿的,是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正是因为有了文字,有了纸张,有了印刷术,人类文明才得以传承、流转、繁衍、通达。《读书的力量》以先贤达人的思维,将人类文明穿针引线,对人类文明进行着智慧的解读。
费孝通的记忆中,在他童年的时候,他八十岁高龄的祖母总是带着他在巷弄里捡拾书有字符的纸片,再恭敬地置于炉火中烧掉,以免受人践踏。为什么要敬惜字纸?因为它们记录着历史,传播着文化,刻印着人类文明的密码,蕴藏着改天换地的神奇力量。
火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护,拓展了生活空间,成为人类文明的开端。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的智慧只能靠结绳记事或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传承,这样流传下来的东西是多么有限。因为缺少文字的有效传承,无数人类的聪明才智流逝于时间的长河之中。
终于有这么一天,迎来了人类的灵光闪现: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于是,有了文字。因为有了文字,“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异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文字自诞生之初,就有了像图腾、像神一样的神秘性和权威感。造字的仓颉,也成为根植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文明力量。
由甲骨、钟鼎、竹木牍到纸张,由手抄、雕版到活字印刷,在文字承载的媒介和传播的方式经过漫长的演变之后,人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将原有的智慧有效地传承下去。文字的积淀和传承,给人类文明奠定了越来越丰厚的文明基石。相对古代人类而言,现代人类,又该有多少“学富五车”的有识之士啊?正如肖云儒所言:“纸张和印刷术,全方位改造了中国文化。”
在文字、纸张和印刷在同一时空不期而遇时,现代意义上的书籍便横空出世,肩负起传承文明的巨大使命。而读书,让后来者接收着人类自身传承下来的最系统、最智慧、最优秀的信息。当然,读书因人而异,有的人善于读书,就像一个善于摄取营养的人一样。成功的人,往往不是读书读得最多的人,而是善于读书,读好书的人。关于读书,培根说:“有些书需要品尝,有些书可以吞咽,有些书则需要细嚼。”
《读书的力量》这本书,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表达:如果将人类的30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书籍伴随人类还不足3分钟。但就在这短短的3分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文明进入了快车道,可谓“换了人间”。这,正是缘于读书的力量。
《读书的力量》本身,是一场探索人类阅读文明的发现之旅,是对人类文明的匠心梳理。而读书,是一个民族复兴、持续发展,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力量。读书,不仅关系到个人修为,还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立于世界之林所应具备的竞争能力。(程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