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蓝天白云下,碧水青山间,美丽的阿里河小镇矗立在其间。一幢幢鳞次栉比的楼房,一张张充满喜悦的笑脸,一阵阵甜美畅快的笑声……无不展示着阿里河林业局职工群众幸福生活的翻天巨变。
“我是1984年提任阿里河林业局局长的,30多年来,我亲身感受了阿里河林业局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变化。30年前我们吃的、住的、穿的、用的,和现在比较起来,你们根本就想象不到那时是什么样子的。”林业局退休老干部孙振清和我们谈起了他们从前的生活,感慨着现在的日子,他说:“在林区生活了几十年,林区人的吃、住、行、娱等方面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工群众的幸福生活无时无刻都在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阿里河林业局始终决策想民、改革为民、成果惠民,坚持发展与民生同步,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居环境———职工群众乐
阿里河林业局棚户区内房屋大部分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板夹泥房屋多年失修,地基下沉,造成墙体倾斜变形,大部分房屋已成危房。
提起那个年代的老房子,住在欣馨嘉园A区17栋楼2单元202室赵友老人感慨地说:“我家6口人,原先一家住着36平方米的板夹泥房,已经趴趴不行了。我患有腰间盘突出,一次半夜出外上厕所,倒在了厕所里,差一点要了命。我享受到棚改政策,要了55平方米楼房,孩子掏钱给装修的像宾馆似的。房子宽敞了,我的心也跟着亮堂起来了,我们的生活面貌已大变新颜”。
一天,记者走街头上,几名妇女围在一起说笑着,谈论着:“咱们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再也不会有雨天脚上一鞋泥,晴天身上一身灰的样子了!”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心里话,映衬着一幅和谐美丽的新画卷,这幅温馨怡人的画卷浓笔重彩地记录着阿里河林业局40来年的发展变化。
棚改工程实施以来,阿里河林业局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最大限度争取到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新建楼房3377户、楼房改造914户、土二楼改造100户、平房改造1981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13盏、修建铁艺围墙253米、铺设家属区混凝土道路10230平方米、添置体育器材,为职工住宅更换塑钢窗、防盗门、更换楼区采暖、给水管道设施。
2014年,这个局领导把棚改建设作为城市建设、改善百姓人居环境的重点民生工作来抓,在嘎仙福祥园北侧地处,按照职工户自选户型意愿建房,新建欣馨嘉园A区、B区,设计新建6层楼房25栋,并对小区配套、庭院工程、储存室、绿化等基础设施高品位改造,将楼区建成绿地、花坛、健身设施、文化长廊、休闲亭、文化座椅,打造鄂伦春旗民文化和旅游规划标准的精品小区,使职工告别了低矮潮湿的板夹泥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林业职工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如今,一座座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已拔地而起,百姓在新楼房里享受着幸福生活。
保障政策———职工群众享
这个局坚持把“关注民生,促进和谐”放在首位,大力实施爱心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爸爸刚开1000多块钱的工资,我现在都开到快3000元了!”刚参加工作6年的大学生员工成纯玉,手里握着刚发到手的工资高兴地说。这个局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自2001年以来,每年为职工增长工资,让职工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今年春节过得非常好,林业局领导年前就给我们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给我们讲了今年帮扶计划,让我们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林业局困难职工芦弟云说。林业局把“扶贫帮困”作林业局的重要工作来抓,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对弱势职工群体开展精准帮扶,使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这个局千方百计让职工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他们在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区统一建立65栋食用菌培植大棚免费提供给职工使用,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菌种,赊借给职工进行培植,到产品全部销售后,职工再将菌种按成本价格还款给林业局,从而解决了职工盖大棚、购菌袋无资金、无场地的难题。
“我是林业局工会文化宫职工,爱人患尿毒症已多年,孩子上学,高额的透析费用难以让我的家庭承受,致使家庭十分困难。林业局了解情况后,全额赊借给我食用菌种,并给予9万元借款用于购置生产设备、雇佣劳动力等。有了资金和设备,我在林业局产业园区培植滑子菇7万袋。几年来,我的家庭经济状况有了极大地好转。”周春林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王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