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记森林调查设计规划院森调队员们
莽莽苍苍、浩瀚如海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其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这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林区10.67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他们每年要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工作近半年的时间,他们用青春、用血汗换来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为国家和林区制定林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他们就是被称为林业建设开路先锋的森调队员。
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家林业局作出决定,从2016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林区森林资源的家底。工作任务下达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设计规划院,这意味着这三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常年的三倍。困难不退步,关键时刻站得出、有担当,正是森调人的本色。他们汇集森调精英,转战林区南北,凭着坚强的意志,靠着一双铁脚,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祖国这一片最浓郁的绿色无私奉献。
森调队员的一天
一天黄昏,规划院102项目组成员从毕拉河林业局扎文其汗林场的密林中走出,回到营地,他们站在帐篷前互相帮助换衣服。刚刚下了一场大雨,队员们工作服被雨水打湿粘在皮肤上,一个人脱还真有些困难。他们互相打趣,今天谁招来的雨,谁身上的草爬子多……规划院曾庆山说:“许多队员在这一行一干就是几十年,他们用一代代森调人传承下来的无私奉献、顽强乐观的精神展示着务林人最可爱的一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组长任增光带领队员带上斧头、一顶小帐篷、一部数据采集器,徒步向森林腹地开进。趟杜香、踏苔藓、跳塔头,虽艰难,尚可行走,随着目的地的临近,灌木丛、野荆棘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好像在绳索编织的大网里穿行,加上蚊子、瞎蠓的轮番进攻,队员们体力消耗增大,饥渴难耐,衣服早被汗水浸透。“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海拔765米,垂直水平距离110米……”任增光一边看着平板电脑一边说。任增光与同事分工明确,一人记录,一人测量,这个点做完,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个工作点。临近中午大家说说笑笑席地而坐,在背包里拿出馒头、香肠和咸菜,就着背壶里的水吃完了午饭。调查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已接近黄昏,为了安全起见,任增光带领队员急匆匆地往回赶。
天色渐暗,走在队伍后面的任增光和宋伟波突然听到后面有树枝被折断的声响,“是棕熊”,任增光惊慌地说。他俩一下子腿都软了,感觉头皮发麻,后背发凉,慌乱奔逃中任增光被一棵倒木绊倒了,熊越来越近,宋伟波见状,一边用斧头敲着大树一边大声吼叫,只见眼前站起来一只比人略高的大熊,在他的吼叫下,棕熊竟然慢悠悠地转身走了。“不行了,心都要蹦出来了。”两个人彻底瘫软在地上,互相搀扶着回到营地时两条腿还在哆嗦。
挑战原始森林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面积94万公顷,是我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2018年大兴安岭林区的初春,规划院森调二大队承担乌玛林业局原始林区的一类清查工作。这次工作最艰难的两个样地是乌源林场80号和81号,位于乌玛林业局与黑龙江省呼中林业局交界处,距离公路图上直线距离40多公里。
因天气原因原计划乘直升机空降无法实施。二大队领导果断决定派人步行完成任务。党员突击队刘召发主动请缨打小宿(森调队员对因返不回驻地而在野外住宿的别称)。
5月24号早5点,他们在零下5摄氏度的春寒中开始了乌源林场之行,他们三人背着小帐篷、行李、工器具和3天给养,每人背包都有70斤左右,徒步进发。三人轮番在前面开路,所谓的“路”是动物长期行走形成的便道,队员们称它是“高速公路”。没走多远就汗流浃背了,背包压得肩膀酸痛,遇到倒木和灌木密的就只能绕行。每隔一段时间就及时休息,避免因体力透支而受伤。他们在距80号样地5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此时已经下午2点多。刘召发带领队员稍事休息便带上工具,轻装向80号样地进发,下午4点多到达样地,2个多小时的样地调查结束,返回驻地已经晚上8点多了。他们埋锅做饭、支帐篷,直到10点多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第二天凌晨3点多天刚刚泛白,他们就被冻起来了。因为河水结冰大家也没法洗脸,在哆哆嗦嗦中吃点干粮就出发了,返回驻地已经晚上7点多了。队员们的体能消耗达到了极限,手脚冰凉,头冒着虚汗。刘召发回忆那段经历时说:“我们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但一想到完成了任务,心里还是有一些小小的兴奋”。那个晚上他拿出自己背包内的私藏物品———用矿泉水瓶装的一小瓶白酒,大家很开心地轮流喝了起来。
第三天早3点多,他们开始返程。由于连续两宿都是被冻醒的,连续作战,疲劳一直得不到缓解,所以走起路来非常缓慢。当需要翻山时,他们只能用“挪”来形容,虽然大脑清醒但是脚和腿软得不听使唤,中午热劲上来时,有一个队员出现了四肢冰凉,脸色苍白的中暑症状。终于在下午4点左右迎上了来接他们的人员,当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刘召发说:“领导,我们回来了,任务完成了。”大家相拥在一起,控制不住地泪流满面。在迎接人员的搀扶下,他们一瘸一拐地返回了驻地。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每当有人将植物照片发到规划院森林植物研究微信群里,请教植物的名称时,总会有一个人出来回复,这个人就是规划院的正高级工程师、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人称植物专家的张重岭。
见到张重岭时他正在参加全国中草药调查项目。他回忆说,那一年为了完成根河林业局大白山(1451米)植被分布规律调查,他放弃了在妻子临产期间守候身边的机会,在大白山深处穿行,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当他返回家时,儿子已出生,他见到妻子时,妻子的泪水瞬间释放出来,他自己内心感到无比的愧疚。
张重岭对待植物研究更是精心钻研,一丝不苟。为提高对野生植物鉴别能力,他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足迹踏遍林区,攀登过数百座千米以上的高山,顶着烈日沐浴着风雨,奔走在林区的山水之间。他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取得了珍贵调查资料,目前他已基本掌握了大兴安岭1000余种野生植物的生境、分布和用途。由他负责建立的植物标本室,现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最有科研价值的300多家标本室之一。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征程中,森调人的脚步依然在大森林里前行,森调人的绿色梦想依然在大森林里闪光。绵延不断的兴安林海,赋予了他们不懈进取、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艰苦卓绝的森调生活,给予了他们矢志求进、大气卓越的无畏气概,他们无愧于林业建设开路先锋的光荣称号。(贺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