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我是阿里河林业局的一名退休工人,今年77岁,原籍是吉林省双辽市。年轻时听说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急需大量劳动力,便只身到当时的牙克石劳动人事局报名,自愿到阿里河林业局工作。
那是1960年4月,我坐火车到甘河。当时火车不通阿里河,路基只修到吉文,有一条马车路崎岖泥泞,我与6个同伴一路步行走到阿里河。
10月1日后下了一场大雪,单位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小爬犁,用来拉行李,20多个人走了两天,来到三林场红旗段。每人领到一把弯把锯和大斧子,上山采伐原条,截成原木,用肩杠、掐勾归成山楞。我负责给木材检尺。
1963年,林业局修成森林窄轨铁路,开始用森林小火车运输原木。冬天用马套子将山上的原木拉到山下铁道附近,归成中楞。那时不管黑天还是白天,来车就装,黑天点亮嘎石灯干活。
我们当时住的是帆布帐篷,里边搭着小杆铺,用铁皮油桶改装成炉子取暖。每人每月供应8斤白面,其余是粗粮,蔬菜很少,需去外省购买。那年我们吃了一冬天的盐水煮黄豆和饭豆当菜,还有萝卜缨子咸菜,喝的是冰雪水。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工人们干劲十足,装车采伐两不误。1964年,我们开始用油锯采伐,拖拉机上山拉原条,用小火车把原条运到贮木场造材,这样不浪费木材。
1965年,我经人介绍结婚。爱人是辽宁省康平县的菜农。秋天我被调到贮木场从事检尺员工作。第二年在亲友的帮助下盖起一座板夹泥的土房,是油毡纸的房盖。那年岳母来我家,居住了16年,帮助照看家里的两个儿子。
1992年,我退休,那年妻子在农业队务工已有16年。2007年以后,我的工资不断上涨,从当年的300元涨到现在的3000多元; 老伴儿办了五七工退休,月工资1400多元。
2015年,我享受到了林区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从低矮潮湿的棚户区土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购置了冰箱、液晶电视、全自动洗衣机、智能热水器,大人小孩人人一部智能手机。两个儿子也置换了新楼房。我居住在欣馨嘉园棚改新区,共有2000多户林业职工家庭乔迁新居。常年居住在远离城镇的林场家属搬下山来,共享现代化城镇生活。现在的林场只有在岗职工上班作业,没有常住居民,这是加强防火、杜绝火源的一项积极措施,也是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如今,原来的林场居民区已经全部绿化。
回顾林区改革开放的40年风雨历程,作为一名老务林人,我虽已两鬓斑白,但是初心未改,愿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希望林区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付荣 口述 付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