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闯出转型发展一片天

叶桐
2018-12-06
1293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一曲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美景充满向往。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边缘地带的大杨树林业局,被称为进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东大门,40年来,这里的森林从莽莽林海到环境恶化再到松涛阵阵,改变的不仅仅是森林的“容貌”,更是人们对保护生态意识和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
      “我是1986年参加工作,当时在林场工作,我们那时的工作是冬季采伐,春秋两季防火、巡护。转眼间,已经在林业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现在主要负责大杨树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和生态产业的示范带动及推广工作。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务林人由采伐人变为管护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业人的生活、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大杨树林业局生态产业研发中心主任王晓辉,是土生土长的林区人,他工作性质的变化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林业发展的变迁。
      “2009年3月23日,是我最不能忘记的一天,按照生态产业化、基地规模化、布局区域化、设施配套化的要求,原中心苗圃正式更名为生态产业研发中心,那天,我从宜里管护站调到这里,这一年也是林区经济进入转型发展关键之年,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区经济体制转型势在必行。大杨树林业局探索林下经济,决定引种蓝莓,扩大育苗规模,但如何有效培育本土优质特色种苗成了一大难题。”
      在生态产业研发中心发展初期,由于技术缺乏,蓝莓引种栽植工作并不顺利。王晓辉白天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晚上还要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翻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技术攻坚。有时为了验证一组数据的准确性,他需要反复做几百次的实验。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终于突破了蓝莓组培技术中的重重困难。几年里,他通过对蓝莓生物学特性和大杨树地区的土壤及气候特点的科学分析,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应大杨树地区种植的蓝莓栽培技术。并相继开展了对野生蒙古砾的试培育播种、对林区珍稀树种野生紫椴的嫩枝扦插繁育试验等工作。
      “我热爱着自己的工作,苗圃已成为我生命的重要部分。我眼中看到的不是困难,不是杂草,而是生机盎然的希望。”到2015年,他已经将研发中心建设成为了大兴安岭林区转型产业发展的示范推广基地。
2015年4月1日,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王晓辉作为转型产业的带头人,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中心技术优势,主张在大力发展有机蓝莓产业的同时,兼具发展大果榛子改良培育和绿化美化苗木花卉等产业,促使大杨树林业局的产业发展形成多项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也使研发中心成为多种经济林的大规模苗木供应基地。他组织引种栽植的平欧大果榛子、文冠果、元宝枫、树锦鸡、卫矛、榆叶梅等树种,已成为了本地区退耕还林、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基础。
      “我们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践行者。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脚步,我将不忘初心,努力工作,尽心履职,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王晓辉坚定地说道。 (李志凤)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