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满归林业局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生态文化引领工程的实施,不仅让经济发展的红利润泽了民生,更迎来了新时代的城镇气息。
“改革开放40年,我觉得最大变化就是环境变亮丽了,家门口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越来越多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2012年,满归天骄广场的建成让职工群众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室外文化休闲中心。我每天都去广场溜一圈,看看新闻,走走步,感觉生活变得美好了,觉得自己也像城里人一样。”今年65岁的满归林业局退休职工姜成国高兴地说。
姜成国口中提及的天骄广场,是满归林业局为了繁荣文化发展、推进森林旅游,于2011年筹建的一个森工旅游文化主阵地。广场面积10999平米,设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建有大型“一代天骄”雕塑、风雨舞台、图腾柱,还安装了80平方米的LED全彩显示屏,广场南侧雕刻着长120多米、展示满归企业发展历程的文化墙,集企业文化活动、职工群众健身娱乐于一体,是彰显满归地域特色的品牌建筑。
已有38年工龄的满归林业局职工刘学军,改革开放初期在满归林业局劳保所参加工作,2001年劳保所与离退处合并后,他一直在离退休管理服务处从事服务工作。刘学军说,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林业局就非常重视职工文化生活。1982年,建了一座600平方米的文化馆,设有游艺室、阅览室、图书室和33个流动图书箱。1986年建成了离退休职工和老干部活动室,设有健身器械和活动设施,相继成立了书法摄影协会等民间团体。但那时文化活动未形成规模,职工参加活动的意识不强,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引导职工认知企业精神,树立良好形象阶段。1994年文化体育中心建成使用,又相继修建了凝翠山公园、青年公园等文化体育活动阵地,成立了安塞腰鼓队、威风锣鼓队、舞龙舞狮队等民间文艺队伍,企业文化建设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事实上,天骄广场只是满归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本世纪初以来,这个局以文化惠民为政策导向,立足于生态建设和转型发展,在打造城镇亮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植根于城镇的个性土壤,培育着展示城镇灵魂的生态文化,倾力打造了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敖鲁古雅民俗文化景区、“千里文明线、百里绿色长廊”生态管护站旅游景区,修建了激流河公园、北疆怡园、绿色生态园,建成了逸园广场、文化体育中心广场、天骄广场、圣石广场,2017年又新建并开放了满归冷极书画院、满归职工图书馆和满归荣誉馆等标志性文化场馆,使企业文化向企业经营管理的渗透力不断增强。并通过“创名镇 建名局 做名人”活动,以森林文化促进生态文明,推动满归朝着中国特色森林城镇迈出了坚韧步伐,也使职工群众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托起“稳稳的幸福”。
2012年以来,满归林业局以“文化塑魂”助力改革发展,大力实施生态文化引领工程,不断推动文化建设由普及性的“送文化”向提升性的“种文化”转变,成立了满归企业文化暨生态文化研究会和满归生态文化创作中心及十大协会,引导群众当文化主角、唱文化大戏,助力文化惠民锦上添花,让文化更亲民、育民、乐民。如今,漫步在日新月异的满归,从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到浪漫奇幻的冰雪文化;从各具风情的景观文化,到清新宜人的廉政文化;从生态自然的湿地文化,到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文化已成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使满归在提升外在美的同时,更厚植城镇的内在美,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感。
“短短几年时间,满归增加了很多文化景点,以前总觉得没地方去,现在周末我经常约几个好朋友去北疆怡园玩一圈,再一起去图书馆看看书。即使大雪天也不再有无处可去的烦恼了,你说这样的生活美不美?”今年64岁的满归林业局退休职工郭庆艳一边在天骄广场散步,一边不住地赞叹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满归林业局围饶“打造文化之企、书香满归”,在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擦亮森林文化名片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化增收之路,森林文化正融合各种优秀文化元素,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成为推进生态文明的主流文化,为加快林业局绿色发展步伐积蓄前行的动力,为幸福满归“加分”。 (张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