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天下午15时10分,甘河林业局风力达四级,厚重的云层被强风拨开,阳光映射在枯黄的林地上,草木萌发出干燥的味道。
在一座修缮一新的管护站前,甘河林业局甘东管护所马腾荣和钱建军两位管护员认真地检修着风力灭火机,管护站附近的落叶松和白桦枝叶已泛绿,管护站栅栏边的青草冒出绿芽,各自占据一片领地,正顽强地生长着。
56林班743公顷林地,这不仅是马腾荣和钱建军的管护面积,更是扼守火源入山的重要“哨岗”。他们所驻守的管护站距甘河镇5公里,是甘河林业局连接山上5个林场的“纽带”,又辖甘河镇苇河行政村近百名农户。把住这个“哨岗”,严防闲杂人员和火源入山,整片大森林就能安全。像他们这样的驻站护林员在甘河林业局有近70名,他们处在生态前沿阵地,是大兴安岭的“生态哨兵”。
山大沟深、林牧交错、地形复杂,用他们的话来说“半点儿马虎不得!”每次到了交班的日子,他们就告别家人,背上干粮、蔬菜,没有节假日和礼拜日地忙碌在管护站。
“您好,请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写明入山理由。”下午入山人员明显增多,大多是林业局防灭火督导组成员到远山林场检查工作,还有为驻防人员送给养的人员和车辆。“谁来都要登记,这是惯例,没有防火证,我们绝不放行!”说起堵卡工作,54岁的钱建军一脸严肃。
“我们站的卡杆一天24小时放下,做到见车见人必查,有时候半夜听到机动车的马达声,我们常常是顾不上穿外衣就跑了出去,都习惯了,有点儿小动静就醒,落下了睡不踏实的毛病。”面对驻站管护带来的生物钟紊乱失眠的烦心事儿,钱建军轻描淡写,他曾经在林场当过采伐工。“比起以前的苦,这些都不算啥!”他洒脱地说。
入山车辆和人员少的时候,两人还需要到苇河村巡护。巡护后要写工作日志,日志每一页都工整干净,字里行间溢满了对森林生态保护的细腻感情:“4月14日,星期二,晴转阴……北山柳灌生长正常,无人为活动……在巡护过程中告诉农户不要野外弄火和吸烟……林业局和管护所督导组成员到卡站检查工作,要求严查入山车辆、注意用电安全。”
堵卡和巡护中最怕得不到人们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他们太婆婆妈妈,有的人认为他们反复登记多此一举,更有甚者对他们冷语相向……“没办法,咱们首先得做到礼貌待人,讲清道理,再难也不能和群众闹矛盾,戴上护林员这个红袖标,就要尽责任啊!”马腾荣说。
每天早晨,两人一准儿早早起床,第一件事是打扫卫生。管护站既是工作区也是生活区,每间房都被打扫得窗明几净。“新建的管护站真的挺好的,宽敞明亮不说,液化气灶、电视、厨具都给准备好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本职工作!”快言快语的马腾荣笑着说。
“说句心里话,最不愿意看到森林火灾,看到大火烧毁大片林子真让人揪心啊!我们守住这个‘岗哨’,就守住了这片林子,也就守住了这片绿色,我们一定要站好这班岗!”钱建军坚定地说。
夕阳西下,马腾荣和钱建军与笔者挥手作别,他们的身影被迷人的夕阳涂成金黄色。管护站渐渐缩小成了一个模糊的影子,消失在群山中,林间啾啾的鸟鸣声忽而急促忽而悠扬。春雨过后,这片森林焕发出盎然生机!■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