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降魔勇士再立新功

郭卫岩
2020-07-23
1954
——记阿龙山林业局远征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扑火纪实

  7月的盛夏,骄阳似火,连续的高温天气使得干雷暴活动异常频繁,7月12日至13日,林区北部集中爆发森林火灾21起,其中10起发生在北部原始林区,管理局森防指要求阿龙山林业局森防指火速组织100名扑火队员前去增援。
  集中兵力,迅速集结
  7月12日下午3时整,防火办院内人头攒动,扑火队员们正急着往运兵车上装着背包,清点各小组的人员和工具。“李局长,先锋林场扑火队员已集结完毕!”
  “物资供应处10人前来报道!”
  各单位带队人员来到防火办楼前向森防指常务副总指挥李虎强报告。“好,让队员们做好上山的准备,3点20分咱们就出发!”李虎强有序的指挥着。
  当时间指向15时20分时,随着“通知大家,准备出发!”一声令下,2台指挥车、4台运兵车、2台工具车辆向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的方向进发!
集结待命,奔赴火场
  当晚10时整,在历经310公里后,人员和车辆终于到达了北部原始林区指挥前指,进行调整、待命。蜿蜒崎岖的山路、近8个小时的车程让队员们感觉到了乏累,在简单吃了口饭后,便早早的支起了帐篷,由于白天气温达到30度以上,夜间的温度也有20几度,没有带帐篷的队员就纷纷拿出了睡袋,露天而眠,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13日11时10分,正在吃午饭的陶志民便接到前指命令,迅速组织20名扑火队员赶到伊木河8号火场。接到命令后的陶志民立即找到扑火队指导员邰立春,将命令进行了及时的传达。接到命令后,正在吃着饭的队员们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整装待发,10分钟后,载有20名快速扑火队员的运兵车便向伊木河8号火场进发了。
  45分钟的行程让队员们感觉时间过的好慢,靠近8号火场附近时,队员们便看到火场前的公路边上早有一位向导等候在那里,邰立春当即与向导进行了交接,在得知火场的一些近况后,转身向队员们说到“大家注意,中午气温高,山上火势很猛,大家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控制火线火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火场控制住,别忘了,多带点水,有些地方我们要边打边处理。”邰立春带领队员们拿着风力灭火机和油锯向火场走去,一时间,灭火机的呜呜声响彻山谷……
  两次增援,控制火场
  正在零点待命的陶志民放心不下8号火场的火情,便亲自带领30名扑火队员及时赶往增援。当第一批增援人员赶到时,路边的火已经被扑灭,“洪林主任,你看一下,现在的形势是山高林密、山形坡陡,而且火场倒木较多,你和队员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争取打一段,保住一段,别让火死灰复燃!”陶志民就即将开始的工作跟朱洪林副主任简单进行了安排。“保证完成任务,请领导放心!”接到任务的朱洪林便带着30名扑火队员沿小路朝山上走去。1小时后,负责安全工作的刘德海科长便带领其它的队员及时赶到8号火场进行第二次增援,90余名扑火队员全部投入到了战斗中。
  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给扑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临近火场边缘,树冠火、地表火已形成了立体式燃烧,火势十分凶猛。高温的炙烤,坡陡林密,队员们全然不顾,一次次将火头吹灭,随后跟进的队员们用镐和二号扑火工具清理着刚刚打灭的火线。地面上,队员们分工合作,全力推进,直升飞机空中吊桶灭火,紧抓最佳扑火战机,空中支援,严控凶猛火势;地面配套机械设备以水灭火相结合的空地一体化防灭火体系就这样形成了。
  火场攻坚,全线合围
  在火线清理时,笔者看到这样的一幕:10余人正坐在直径有50公分的倒木上嚼着方便面,吃着榨菜咸菜。“大家本打算中午吃饭的,接到任务后,都炖好的菜也没顾得上吃就上了运兵车赶到了火场,10多个小时了,大家都很饿,刚刚指挥部陶局长让运水车的司机师傅捎来了方便面,队员们简单的吃一口,休息一会,大家太累了!”扑火队副队长安建友刚刚吃完方便面,一边向笔者介绍着情况一边又拿起了油锯和队友们开始清理火线上的倒木……
  三四十米长的倒木纷纷被截断,前来支援的运水车在陡坡上艰难前行着,20斤、50斤的塑料壶队员们一直背着,就连矿泉水瓶大家也都灌满了水,能打的打,能浇的浇,火场清理在有序的向前推进着。在90余名扑火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20时26分,火场传来了捷报,实现全线合围。
  21时15分,邰立春赶到指挥部,向陶局长汇报了合围的情况。“太好了,大家辛苦了!告诉队员们,今天先休息调整一下,都太累了,让兄弟们明早早起清理火场,早上气温低,大家好干活,休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倒木、站杆之类的危险物。”正在指挥部焦急等待的陶志民紧锁的双眉终于舒展开了......
  降魔勇士,再踏征程
  自7月14日起,伊木河8号火场全面进入清守阶段。凌晨5点,当陶志民及信息员赶到火场时,先锋林场、物资供应处、南娘河林场和快扑队员们早已开始了火场清理工作。
  “明利主任,你们队员和物资供应处的10名队员一起,从下往上清理,有明火的要打灭,有烟点的要浇灭,有条件的地段要及时打出防火隔离带,要合理布控人员,重点地方要安排人员把守,一定不要让火再复燃。”陶志民一边巡视着火场,一边与南娘河林场副主任贾明利安排着一天的工作。
  每到一处,陶志民都认真仔细的查看着火场里面的情况及周边的地势地貌。中午11时,布满阴云的天空终于下起了小雨,让火场清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缓解。
  “阿龙山局陶局长,前指呼叫!”“阿龙山局收到!”“请你们组织20人的专业扑火队员到前指待命”“收到,收到!”中午12时30分左右,陶志民再次接到前指命令,立即选派邰立春带上20人和工具赶往前指报道,降魔勇士们再次出征。
一份坚守,赢得凯旋 
  在7天6夜坚守中,领导靠前统筹指挥火场扑救工作,综合研判火场形势,以“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火、当日灭”为原则,第一时间调动扑火队员投入战斗。队员们克服了高温、坡陡、缺水等自然条件因素,合力攻坚,终于让伊木河8号火场全面达到无火、无烟、无味、无垃圾的“四无”标准,向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前指申请了归建,他们的顽强作风得到了前指的高度评价。
  18日下午2时30分,满载着100人的8车辆运兵车从8号火场启动,向阿龙山方向驶进。
  伊木河8号火场全面告捷的“背后”,正是林业局干部职工珍爱生态环境、誓死保卫林海的一个生动实践。而每一个成功的战斗背后,又都凝聚着平凡的扑火队员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忠诚使命,勇于担当, 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首战有我,有我必胜”的阿龙山人精神, 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务林人守护着绿色长城的奉献之歌。(梅金成)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