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马2020专家服务基层重点项目暨首届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学术研讨会落下帷幕
8月4日,为期6天的汗马2020专家服务基层重点项目暨首届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落下帷幕。
7月30日至8月1日,来自全国18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60余名专家、学者,深入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秀山雷电火火烧迹地,实地调查不同火烧程度的火烧迹地特征、灾后植被恢复等情况,对植被、土壤等进行了现场取样,并现场研讨雷击火蔓延影响因素等问题; 在汗马保护区中心站进行了10公顷大样地野外调查及现场研讨;召开了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总结会,对雷电火的预防防控和灾后植被恢复进行研讨。
8月2日至4日,与会人员在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召开了内蒙古大兴安岭雷电火防控技术暨首届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学术研讨会,就雷电火防控技术体系建设、雷电火灾长期监测、雷电火“早准快、精防扑”装备与应用技术研究、雷电火灾生态恢复技术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会上,部分森林防火研究专家、学者和森工集团、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了主旨报告,宣读了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聘请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活动中,大家先后深入北部原始林区阿巴河三支线、长梁北山、乌龙干雷电火火烧迹地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
连日来,林区北部时常伴有降雨,参会成员克服天气恶劣、山路湿滑等不利因素,忍受蚊虫叮咬,多次深入火烧迹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充分发挥了专家智力、技术、信息、管理优势,为林区雷击火监测预警、主动防御、灾后评估恢复以及野生动植物监测、生态系统演替研究等各领域建言献策,进一步激发了林区生态保护建设新动力。大家纷纷表示,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边学习边感受大自然的神秘、美丽、富饶与古朴,将森林防灭火知识和实践应用不断融合,收获颇丰,呼吁更多科研人员深入林区开展相关项目,共同守护好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林区生态保护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