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以“农业强旗”为目标,在“种得好”上下功夫,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粮食作物耕作工作。其中,种植大豆553万亩,玉米166万亩,马铃薯0.2万亩,水稻19.4万亩,小麦0.4万亩。
莫旗农牧业资源丰富,全旗现有耕地面积747万亩,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暗棕壤、草甸土、沼泽土,其中黑土地面积717.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6%,是全国500个商品粮大县之一,是国家绿色保护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优质绿色无公害大豆、水稻主产区。
近年来,黑土区耕地地力下降,中低产田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莫旗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大对土壤保护的力度,莫旗先后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新型肥料遴选荐优管控助农行动暨田间肥料肥效对比试验、耕地轮作、深松整地等工作,为承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打下基础,培养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农机化生产作业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16%;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畜禽粪尿资源总量丰富,为生产有机肥、保护黑土地奠定良好基础。
2018年他们承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以来,针对不同区域黑土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集中打造一批示范区,展示一批技术模式,探索一套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好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的问题,持续改善黑土地耕地质量,防治耕地土壤退化。项目实施至今,他们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块,已开展控制土壤侵蚀为主的保护利用技术模式4.58万亩;在黑土土层变薄、土壤物理性状变劣、有机质含量降低的耕地地块,已开展黑土地养育培肥为主的保护利用技术模式35.7万亩;在黑土地水田种植耕作区、土壤有机质下降地块,已开展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面积0.72万亩;并建立了35个项目区进行推广示范,建立了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和1个监测平台进行“三区四情”监测,并已连入国家土壤墒情监测系统。2020年,他们继续采取控制土壤侵蚀为主的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面积为3.5万亩、黑土地养育培肥为主的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面积为17.05万亩、水田黑土养育培肥技术模式面积0.45万亩,继续在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三区四情”监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黑土地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对2018-2020年整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根据《2020年呼伦贝尔市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2020年莫旗承接保护性耕作任务50万亩,其中实施玉米全量覆盖免(少)耕模式20万亩,实施其他作物全量覆盖免(少)耕模式30万亩。通过人工抽查和保护性耕作数据平台相结合,实际完成情况为61.3万亩,超出任务指标11.3万亩。今年秋季,莫旗遭遇了3次台风过境和持续降雨双叠加影响,据调查,免耕播种的地块玉米作物强壮程度抗风防倒伏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播种玉米作物,分析认为免耕播种保护了土壤,种子萌发后和土壤结合紧密,附着力强,因此植株抗御风险能力得到改善。常规播种的作物由于土质松软,遇到暴雨冲刷强风袭击很容易发生倒伏。
他们积极做好黑土地资源生态管控工作,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水土保持等措施,在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上下功夫,加大侧深施肥面积,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持续抓好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工作,改进耕作制度,全力推广标准化翻地作业100%,秸秆资源化综合再利用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再利用90%以上,实现耕地用养结合,有效恢复耕地地力,确保资源持续利用。(朱容颉)